只道篷低碍觅诗,眼前物色自多奇。
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
渔父岂无缘苇辈,樵人恐有负苓师。
僮奴忽报梅花动,春在江头最北枝。
【注释】
只道篷低碍觅诗:只道,以为(我)以为。篷低,船篷低垂。碍,妨碍。觅诗:寻找诗句。
眼前物色自多奇:眼前的景物很奇妙。物色,景物。
千山赭去如秦样:千山的红色如同秦朝一样。
一水清来似晋时:一条清澈的水流向远方,像晋朝时期。
渔父岂无缘苇辈,樵人恐有负苓师:渔父怎么没有与苇草结伴?樵夫恐怕辜负了茯苓师傅的栽培(指药王)。
僮奴忽报梅花动,春在江头最北枝:童仆忽然报告说梅花开放了,春天在江边最北面的树上。
【赏析】
此为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江上所见之景:篷低,船篷低垂,妨碍寻觅佳句,但眼前景物却很奇妙;千山、一水,都是写景,但“千山”暗用《诗经》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一句(淇水两岸长满了翠绿的竹子),以比“万木争荣”,暗示出诗人的心境;“一水”则暗用《诗经》中“泾流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句子,借以表现自己的志趣高洁。后两句写渔夫、樵夫之乐:渔父、樵夫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没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什么功名利禄,他们所追求的是与自然为友,与天地为伍的乐趣。最后两句写自己对这种乐趣的感受:童仆忽然报告说梅花开了,春天就在这江边的最北面的树上。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把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