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客过门叫卖兰,清风便自逼人寒。
孤根未必灵均种,推作离骚辈行看。
注释:野客(即卖花人)路过我家叫卖兰花。阵阵清风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寒气逼人。这兰花的根不一定就是屈原种下的,但推究起来,也和屈原一样是行将就木的人了。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写兰来表达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写兰的香气,次句写清风吹来的感觉,三句写兰的根未必来自屈原,但推究起来也有屈原一样的意味。尾联用屈原的典故来反衬自己的命运。全诗以景语为主,情语为辅,以景语作结,使情语更显含蓄,耐人寻味。
野客过门叫卖兰,清风便自逼人寒。
孤根未必灵均种,推作离骚辈行看。
注释:野客(即卖花人)路过我家叫卖兰花。阵阵清风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寒气逼人。这兰花的根不一定就是屈原种下的,但推究起来,也和屈原一样是行将就木的人了。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写兰来表达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写兰的香气,次句写清风吹来的感觉,三句写兰的根未必来自屈原,但推究起来也有屈原一样的意味。尾联用屈原的典故来反衬自己的命运。全诗以景语为主,情语为辅,以景语作结,使情语更显含蓄,耐人寻味。
【注释】 挽乡友汤有宗先辈二首 其二:其一、其二已见。 契阔:指分离久别,这里指与朋友分别。 水寒矶畔鸥盟散:水寒,即水冷,天气寒冷。矶,水边的岩石。鸥盟,比喻友情。 象冈云:指作者自己。象冈,在今广东郁南县境内。 【赏析】 《挽乡友汤有宗先辈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两首诗都是悼念同乡的好友汤用宾,表达了对友人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 第一首: “年来送别渡头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
诗句原文: 千里天涯感讣音,临风一恸泪盈襟。 追思前事总成梦,欲吊芳魂空有心。 午院尘生徐稚榻,夜窗弦绝伯牙琴。 萱堂更有高年母,想在泉台恨亦深。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 1. “千里天涯感讣音,临风一恸泪盈襟。” - 情感表达:诗中“千里天涯”表达了诗人与汤有宗的深厚情谊和相隔遥远的距离感。而“感讣音”则直接揭示了消息带来的哀伤与失落。 - 意象分析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句的内容及作用,注意题干中的“赏析”,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明确本题考查角度是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全诗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点出诗句的作用。 本题的关键词有:同官、西东、邂逅、祖逖、王通、秋堂、风露、齑盐、文轨、边陲、远。 第一句“春闱战捷各西东”,意思是春天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胜利的人,分别到了东西各地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以抒怀。首联“高轩静对柳营开”,“柳营”即指南宁的军营,诗人面对军营,心情自然宁静。“嘉木曾和雨露栽”,赞美了军营中生长出的参天大树。颔联“龙蛰嘘云从地起,兔灵分种自天来”,是说这些参天大树,如同神龙潜伏在云中,又如同仙兔从天上降临。颈联“一庭晚翠笼毡帐”,“一庭”是军营中庭院的意思;“笼毡帐”则形象地描绘出庭院中的大树如盖,将毡帐遮盖,为将士们提供遮蔽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黔黎日化弦歌盛”一句中,“黔黎”指的是当地老百姓,“弦歌”指的是歌舞,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当地的老百姓每天都过着欢乐的生活,歌声和舞乐充满了整个村庄。“临风洗耳听民谣”一句是说诗人听到民间的歌谣,便不由自主地洗耳恭听。这一句的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赠给李县丞的,赞扬他的才华和忠诚。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一句:“郎官才美旧哦松,又着黄堂赞画功。” 注释:郎官(指李县丞)才华出众,过去就赞美过松树,现在又在黄堂(即朝廷的高级官员办公处)赞美绘画的才能。 第二句:“两地民心怀惠泽,一襟忠气贯晴虹。” 注释:他受到百姓的爱戴,因为他为人民带来了恩惠。他的忠心和正气像晴天的彩虹一样贯穿在他的心中。 第三句:“清浔湛月秋无底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首先明确本诗内容,然后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分析即可。“江湖有客来相访,示我江湖乐趣图”意思是:江湖上有一位客人来访,送给我一本描绘江湖乐趣的图画。“鹍海鹏□天浩渺,蛮烟蜑雨景模糊”意思是:鹍鹏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之上飞翔,那无边的蛮烟瘴雾和风雨飘摇的景象,让人感到朦胧。“蜗名不慕情偏淡,□□相亲机自无”意思是:我的名字并不张扬,追求自然之情更淡泊
解析: 诗句释义: 1. 人落江空又暮秋 - 描述诗人在秋天独自站在江边,感觉孤独和寂寞。 2. 故人底事久遨游 - 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长时间未能见面的遗憾。 3. 黄尘千里异乡路 - 描绘出一条漫长的、被尘土覆盖的道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或远离家乡的痛苦。 4. 明月半篷何处舟 - 使用月亮来表达孤独,同时提到船上的船篷一半被月亮照亮,增添了一种朦胧而忧郁的氛围。 5. 计利徒贻妖鬼笑
【注释】 龙楼:皇宫。 报彻晓筹鸡,拜下除书湿紫泥:报晓的鼓声催人起床,皇帝下达任命的诏书使御印沾湿,指朝廷任命官员。 列爵:指高官显位。五马:指代朝廷命官。 推恩:推广恩泽。惠群黎:给百姓带来福祉。 离筵:分别宴席的酒席。霜天酒:冷天喝的酒。行卷:指官员上奏的奏章。翰苑题:翰林院的题名。翰苑是唐时掌管制诏文表的内侍省之一,后专指翰林院。 【赏析】 写吴郡太守赴任时的离别情景和对吴郡的美好祝愿
【注释】 沙头:指长江的沙滩。方寸:指人的心。紫绶双垂:指高官显爵,荣华富贵。凤城:指长安,古称京师。 【赏析】 此诗首句写送别之时,酒尽沙头的一对玉瓶,映衬着李君与自己分别的情景;后两句写李君离京赴任,而自己却要留连于江滨,心中充满了惜别的情怀。全诗以“情”为中心,把诗人与李君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对李君的美好祝愿都表达得非常含蓄,耐人品味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高峰的游历所见,以及他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游北高峰 游历北高峰,即去游览北高峰。这里的“游”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追求。 2. 扪萝百折上嶙峋 通过攀爬山路,不断尝试克服困难,最终登上山峰。这里用来形容攀登过程中的艰难险阻。 3. 世界仙凡到此分 在这里,诗人将世界的高低贵贱、人与动物的区别都划分开来,强调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独特性。 4
注释: 中边莹彻似冰壶,空尽时情意气殊。 已向铜龙梯要路,又随玉驮驾征涂。 风生湓浦江流急,云满康庐夜月孤。 竭到东南无力了,一分宽处是规模。 赏析: 这首诗是徐铉在九江等地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中边莹彻似冰壶”,意为自己的内心如同清澈见底的冰壶,纯洁无瑕。这里的“冰壶”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纯净的心灵。 第二句“空尽时情意气殊”,意为随着时间的推移
【注释】: 江湖伟观:即江海壮阔的景象。 世间无尽是天游,更出吴山最上头:世间无限广阔的景象,就像天空在自由地漫游。 江面春声潮卷雪,湖心寒影月澄秋:长江的水面,春汛时水声像海浪一样汹涌澎湃,好像被卷起的雪花;湖中心映衬着月光,仿佛一片清冷的影子。 海门舟楫云开见,瀛屿亭台水载浮:海门的船只在云雾散去后可见,瀛洲的亭台倒映在水中随波浪浮动。 不比钱塘歌舞处,远怀西北有神州
【注释】闻:听说、听到。谯楼:古代城楼上的望楼,此处指报更之楼。丑前鸣:指公鸡打鸣,这里指丑时。 译文: 没有风雨声,天明得特别快, 羞煞了谯楼,它被乱更声搅扰。 世上那些当权的人,都改换了节操, 没有人听公鸡的叫声, 只听得那丑时响彻天空。 赏析: 《闻鸡》是一首反映社会黑暗和官场腐败的诗。诗中“闻鸡”即听到公鸡打鸣报晓的声音。诗人以公鸡打鸣比喻当时黑暗的现实
秋风铜爵曲池平,吴主宫娃满掖庭。 凭仗皇孙聪慧早,不知祸在夕阳亭。 译文: 秋风轻拂,铜爵的曲池平静如镜,吴国的君主宫娃已满溢于宫中庭院。倚靠皇孙之智慧与早达之聪明,却未能察觉深藏的祸患正悄然逼近夕阳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晋武帝时期,秋风铜爵曲池的景象以及吴国君主宫娃的宫廷生活。通过描绘秋风和曲池的平静景象,暗示了吴主宫内的繁华和奢靡,同时也表达了对吴主宫娃的赞美和期待。然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注释: 1. 辛勤十稔赋三都,闻者曾贻酒瓮书。 - “辛勤”指的是作者长时间地努力创作,“十稔”指的是十年的时间。 - “赋三都”可能是指创作了三篇著名的文章或诗作。 - “闻者曾贻酒瓮书”中的“闻者”可能是指听到这首诗的人,“贻”是赠送的意思。 - “酒瓮书”指的是用酒作为礼物来赠送给读者。 2. 它日洛中添纸价,陆家兄弟竟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