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无定姿,灭没须臾闲。
一朝化顽石,千古遗空山。
天地亦幻物,谁能诘其端。
【注释】
九锁山十咏:即《九锁山十咏》,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
其六:指王昌龄的《九锁山十咏》中的第六首《云根石》。
浮云无定姿:《列子·黄帝》:“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说大宇宙万物都在运动,就像云的飘荡。这里指云随风而动,没有固定的姿态和形状。
灭没须臾闲:指云彩消失得很快。
顽石:指云彩变成的石头,也比喻顽固的人或事物。
千古遗空山:指经过长时间后,石头被风化成土,留在山上。
天地亦幻物,谁能诘其端:天地之间万物都是虚幻的,我们又能追问它们的始末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对“浮云无定姿”的一种哲理性思考。诗人认为“浮云”是没有固定的形态的,它随风飘散,变幻无穷;而那些顽固不化的事物,最终也会化为尘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对“浮云”和“顽石”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要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变通,不能一味地坚持己见,固执己道。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性。作者通过对“浮云”和“顽石”现象的描绘和议论,引导人们去思考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同时,这也是一首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的诗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