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联芳。
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
达生知有道,养性更传方。
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在古代诗词中,兰阶初擢秀和棣萼亦联芳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还隐含着深厚的文化象征。以下是对这两句诗的逐句释义:
兰阶初擢秀:“兰”在这里指的是兰花,一种常在文人墨客笔下出现的花卉,它象征着高雅与清纯,而“阶”则是指庭院中用以行走或休息的地方。“初擢秀”意味着刚刚显露出它的美丽。整个句子传达了一种新生、纯洁和美好的意象。
棣萼亦联芳:这里的“棣萼”指的是两种植物——棣棠和桂花,它们常常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出现,如“棣萼联芳”常用来比喻兄弟或伴侣间的和睦。诗句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诸葛宣义之间的亲密无间。
幻化应难料:“幻化”在这里指的是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应难料”则是说这种变化难以预料。整句话表达了世事多变,人们往往难以预测其发展与结局。
悲欢独两忘:这里的“悲欢”指的是人生的喜怒哀乐,而“独两忘”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死的淡然和超脱,即使是生死离别,也能做到心无牵挂,超然物外。
达生知有道:“达生”可以理解为懂得生活之道,“知有道”则是明白人生的道理。《论语》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养性更传方:“养性”指的是修养性情,保持内心的平和;“更传方”则是将这一修身养性的法门传授给他人。整句话体现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他人,以期共同提升。
一笑乘云去:这里的“一笑”可以理解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乘云去”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即使离去也能留下美好的印象。
谁知本不亡:这里的“谁知”是一种反问,表达了一种对生死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即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生死的,它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
《挽诸葛宣义二首》不仅是对诸葛宣义逝世的哀悼,更是对其一生品格和精神的一种颂扬和传承。通过对这两组诗句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志向,以及他对生死、荣辱、得失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