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步寻佳处,林深路欲迷。
偃松披数亩,立竹漱三溪。
瀹茗凭山槛,呼灯照石梯。
轻舆空翠湿,投暝喜幽栖。
诗句注释:
- 缓步寻佳处:慢慢地走,寻找好的去处。
- 林深路欲迷:林子太深,小路似乎要迷路了。
- 偃松披数亩:横躺的松树覆盖了一大片土地。
- 立竹漱三溪:竹子直立着流淌在三个小溪里。
- 瀹茗凭山槛:煮茶时,手扶着山石上的栏杆。
- 呼灯照石梯:呼唤灯光照亮石制楼梯。
- 轻舆空翠湿:乘坐的小车(轻便的轿子)被绿色的雾气打湿。
- 投暝喜幽栖:傍晚时很高兴能够找到一个幽静的地方休息。
译文:
慢慢行走,寻找一个好地方,
森林太深,道路让我几乎迷路。
横卧的松树覆盖了一大片土地,
笔直的竹子流经三个小溪。
坐在山上的栏杆前煮茶,
呼唤着点亮灯光照明石制的楼梯。
乘坐的小车(轻快的轿子)被绿色的雾气打湿,
傍晚时很高兴能够找到一个幽静的地方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场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向往。诗中“缓步寻佳处”与“林深路欲迷”形成了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偃松披数亩”与“立竹漱三溪”,则进一步展现了林中的景致。松树和竹子的描绘不仅增加了景色的丰富性,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幽静的环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这种描述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具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瀹茗凭山槛,呼灯照石梯”和“轻舆空翠湿”,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安宁的过程。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即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仍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宁静与慰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心灵自由与安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