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
骊龙高卧唤不应,自愧笔端无电掣。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我闻涷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大龙湫》,描述了他游览雁荡山时对大龙湫瀑布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从北向南行走,经过太行山和禹穴(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来到了雁荡山,并惊叹于这里的景色最为奇特。

  2.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这里的“龙湫”指的是大龙湫,它是雁荡山中的一座著名瀑布。诗人感叹它如此美丽壮观,让无数人为之赞叹,甚至形成了一种共鸣。

  3.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描述了作者在探索两山之间的道路时,因为踩碎了覆盖在石头上的苔藓而感到鞋子将要折断的痛苦。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慨。

  4.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当作者走到山路尽头,感到筋疲力尽时,终于看到了如同银河般美丽的大龙湫瀑布。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艰难跋涉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以及那种由疲惫转为惊喜的情感。

  5.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这里提到了“矩罗”,可能是某种装饰品或者物品,而“骚人弄词”则是指文人墨客在欣赏美景时创作的诗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美景的热爱和对创作灵感的追求。

  6.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这句话是对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杜甫和李白的引用。他们如果还在世,可能会为雁荡山的美景所感动,留下更多的佳作。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作品的怀念以及对于美景无法被完全表达的遗憾。

  7.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认为的胜地的质疑。在游览过雁荡山的大龙湫后,他才真正认识到这个瀑布的真正价值和美丽。

  8.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描述了作者站在大龙湫瀑布下时,感受到的自然力量和壮观景象。这种气势让作者感到震撼,仿佛真的有鬼神在此设置。

  9.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大龙湫瀑布的壮观景象。水流从高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声音更加响亮和激烈。

  10. 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三峡中,谁又能确定大龙湫瀑布与三峡其他瀑布相比更优?这是对瀑布独特魅力的一种赞美,也表达了游客们对此景观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11.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
    这句话总结了诗人对雁荡山区的游览体验。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乐趣,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12. 骊龙高卧唤不应,自愧笔端无电掣。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文笔的无奈和谦逊。他认为自己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描写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时,仍然显得笨拙无力。

  13.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描述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景象。瀑布周围的环境显得幽静而深邃,既有风的呼啸声,又有水声的轰鸣,但又不像雾、烟或雪那样模糊不清。

  14. 我闻涷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雨后天晴的景色的喜爱。当大雨过后,大龙湫瀑布的水流变得更加壮观,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开阔的视野。

  15.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看到大龙湫瀑布的期待。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来洗净心中的烦恼和尘世的忧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赏析:
苏东坡的《大龙湫》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山水游记诗。通过对雁荡山大龙湫瀑布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宏伟,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他的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次赞美,也是对人性、艺术和哲学的一次深入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