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换春衣,寒风带雨霏。
渐班榆火禁,初感塞鸿归。
柳絮莺啼乱,梨花蝶趁飞。
丘原坛祭耳,悲念切更微。
【注释】
寒食:即清明节。雨:指春雨。霏:细雨纷纷的样子。渐:逐渐。班:古时的一种祭名,是祭神的祭名,这里泛指春祭。雁:指大雁,春天南飞,秋天北回。丘:土山。坛:祭祀的地方。悲念切更微:悲痛的心情更加深切。
【译文】
客居中变春服,寒风带雨纷纷飘洒。
禁火日渐渐来临,开始思念塞鸿南归。
柳絮纷飞莺啼乱,梨花飘落蝶儿飞舞。
丘原坛祭已成旧事,悲痛怀念更加深微。
【赏析】
《寒食雨》为组诗,此为第二首。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时节的情景。清明时节,天气渐暖,正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候,人们也脱去了冬日里的厚重衣服换上了轻薄的衣服,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诗人又身在他乡,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在异乡思念家人,这种思念之情也就更加浓烈。
“客里换春衣”一句,点明了时间是春天,而地点是客居之地。春天到了,天气转暖,人们换上了轻薄的衣服,这是春天的特点。而“客里”一词,则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他在异乡,没有亲人陪伴,所以感到格外凄凉。
“寒风带雨霏”二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寒风阵阵,带着细细的春雨,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而“霏”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纷纷落下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也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渐班榆火禁”一句,点明了时间是清明节。而“班”字,则是指春祭的日子。春祭,是古人为了纪念先祖而进行的祭祀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而“火禁”,则是指禁火的日子,因为春祭需要用到火。这一句诗不仅交代了时间,也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初感塞鸿归”一句,描绘了塞鸿归来的情景。塞鸿,是指大雁,因为其迁徙路线是从北方到南方,所以称为塞鸿。而“初感”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塞鸿归来的惊喜之情。而“归”字,则表明了塞鸿已经回到了故乡。这一句诗不仅描绘了塞鸿归来的场景,也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柳絮莺啼乱”一句,描绘了春天的场景。柳絮纷飞,莺鸟啼叫,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然而,这样的景色却无法让诗人忘却自己的孤独和悲伤,反而更加增添了他的哀愁。这一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哀愁。
“梨花蝶趁飞”一句,描绘了梨花盛开、蝴蝶飞舞的场景。梨花洁白如雪,蝴蝶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法让诗人忘却自己心中的悲痛,反而更加增添了他的哀愁。这一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伤。
“丘原坛祭耳,悲念切更微”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丘原坛祭,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方式,是为了纪念祖先而进行的祭祀活动。而“悲念切更微”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思念之情。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也为下文的描写做了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中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春祭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