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名何足事,山中乐未央。
郎如学耕耨,奴便学蚕桑。
【注释】
利名:名利。
未央:无尽,没有尽止。
学耕耨:种田的本领。
蚕桑:养蚕缫丝。这里指女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远离尘嚣与名利,过着田园生活的闲适之情。首句说“利名”之可厌,次句说“山中乐未央”,表明自己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三句写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生活,四句写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充满了一种恬淡清雅的田园情趣。
利名何足事,山中乐未央。
郎如学耕耨,奴便学蚕桑。
【注释】
利名:名利。
未央:无尽,没有尽止。
学耕耨:种田的本领。
蚕桑:养蚕缫丝。这里指女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远离尘嚣与名利,过着田园生活的闲适之情。首句说“利名”之可厌,次句说“山中乐未央”,表明自己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三句写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生活,四句写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充满了一种恬淡清雅的田园情趣。
冬至 冬至之夜难短,孤眠恨自长。 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注释: 1. 冬至之夜难短: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八,这个时候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因此“冬至夜难短”指的是冬至这天夜晚特别长。 2. 孤眠恨自长:这里的“孤眠”指的是一个人孤独地睡觉,而“恨自长”则表达了因为孤独而感到的时间过得很慢、很漫长的感觉。 3. 枕单寒入梦:枕头上的单子被寒气渗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阮郎归 东风吹送隔溪箫。柳丝红板桥。”是要求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及表现手法;“凭碧槛,待春潮。圆沙小浪高。船头漾水弄长篙。心惊猧犬嗥。”是要求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阮郎归”是词牌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起首三句,点明时令为初春。“东风吹送”,写出了春天的来临。“隔溪”,指溪之西面。“萧”是吹奏乐器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绿沁琉璃带,红摇玳瑁钗。下阶无语立苍苔。昨夜银塘雨洗、露桃开。 - "绿沁琉璃带":形容女子的发饰像绿色的琉璃一样晶莹剔透。 - "红摇玳瑁钗":指女子头上插着红色的玳瑁发簪。 - "下阶无语立苍苔":描述女子站在台阶上,静静地站着,周围是青苔覆盖的台阶。 2. 回脸遮星靥,偎人泥粉腮。真珠帘卷有谁来。两两旧巢宫燕、掠泥回。 - "回脸遮星靥":形容女子害羞地低下头
注释: 凭栏却讶春归早,辜负养花天。青黏天外,绿啼雨后,红褪风前。 墙围蕉叶,径抽粉箨,窗簸榆钱。懒寻双陆,冷抛蹴鞠,闲挂秋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人月圆为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 第一句“凭栏却讶春归早”,诗人站在阳台上,看着春光明媚的景象,却感到惊讶,因为春天来得比预期的要早。这里的“凭栏”和“讶”都是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和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读懂题目,然后逐句分析,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雏鹂啄下红樱”,雏鹂在红色的樱花上啄食。“曲栏晴”,“曲”是曲折的意思,“栏”是栏杆。“笑取泥金小扇、扑蜻蜓。”雏鹂笑着从栏杆旁捉来泥金小扇,扑打着蜻蜓玩耍。“牵得住,推不去,是春情。”“牵住”指雏鹃紧紧抓住树枝不放,“推不去”指雏鹃被缠住不能离去。“是春情。”是春天的情思。“多少柔肠嘱咐、护花铃
幽禽避雨噪虚檐。风掀半卷帘。落花如梦草微酣。远山柔绿黏。 棋懒赌,韵慵拈。博山金灺添。小鬟偷粉启香奁。学人眉晕尖。 注释:躲开了雨水的鸟儿在虚掩的屋檐下鸣叫,一阵风吹动着半卷起的窗帘。飘落的花瓣仿佛是一场梦境,草儿也沉浸在其中微微打了一个盹。远处的群山被柔嫩的绿意包裹着。 我懒得去下棋,懒得去吟诗,只是随意地摆弄着手中的棋子。我点燃了博山炉,让那袅袅上升的热气增添几分温馨的气氛。我偷偷地拿起梳子
小鬟衫着轻罗。 这是描写一个小丫鬟穿着轻柔的罗制衣裳,可能是在描述她的美丽。 发如螺。 头发像螺旋一样弯曲,用“发如螺”来形容她的秀发。 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 小丫鬟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发髻歪斜,于是呼唤母亲来为她梳理。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 心事,春天的景象,心中的烦恼,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 整理这些琐碎的事情,就像训练鹦鹉一样。 赏析:
【注释】 阶下:台阶下的。莓苔:长着青苔的石头。烂熳:茂盛的样子。萧疏:稀疏,冷落。彩凤:用彩色绣制的凤凰。绣来有恨:绣凰绣出后,有人怨恨它。疏鸿:离群孤雁或失群孤鸿。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抒怀。诗人通过描写阶下、墙边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点题,层次分明。 首句“阶下莓苔烂熳”,是写眼前所见之实景
注释: 答外郎书来问近何如,性癖如郎只似初。 忍冷临风因爱雪,抱疴点烛为看书。 译文: 收到你寄来的书信,问候我近况如何?我的性情就像你一样,只是与初次相遇时略有不同。 忍受寒冷,面对风雪,是因为热爱雪花的美丽;抱着病体,点燃蜡烛是为了阅读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回信。在信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 “答外郎书来问近何如,性癖如郎但似初
【注释】 初听莺声又燕声:刚听见了黄莺的啼声,又听到燕子的鸣叫声。 年华不待使人惊:年华(岁月)不会因自己的出现而令人惊叹。 桂花开遍门还掩:桂花盛开时,门也敞开着,但人们却不知道。 风自清时月自明:只有当风吹拂得恰到好处,月亮才显得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初听莺声又燕声,年华不待使人惊”起句,点出了题意,写自己初闻鸟声时,不觉惊心,因为这时正是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注释】: 山中寄外 其十闻郎今日来,日斜何不至。应知篙橹迟,羡杀云中翅。 译文: 听朋友说你今天来到山中,太阳已近西斜为何还不来? 应该知道你乘坐的船桨划水慢了,真羡慕那自由自在的云朵翅膀。 赏析: 此诗以问答形式抒发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友人的深情期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诗意
山中寄外其九 妾在山中来,郎在溪头住。 郎若泛舟寻,莫误桃源路。 注释: - 在山中的我(妾)来自,住在溪头的郎君居住。 - 如果郎君泛舟寻找,切勿错走通往桃源的路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在山中的女子和一位住在溪头的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女子在山中独自生活,而男子则居住在溪头的小屋里。当男子泛舟寻找时,女子提醒他不要迷路,以免错过通往桃花源的道路
诗句原文 山中白日暗,霏霏云雨动。 译文解释 在这山中的昏暗日子里,细雨纷纷扰扰地飘落。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 山中白日暗:指在山中因云雾缭绕而变得暗淡无光的景象。 - 霏霏云雨动:形容细雨绵绵,如同轻纱般飘舞。 - 赏析:《山中寄外其八》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天气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郎君的深情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中运用了“白日”与“霏霏云雨”两个意象
诗句原文: 茅屋拥红炉,聊在山中宿。 枉却几上灯,无书供夜读。 注释说明: 1. 茅屋:指简陋的住所,通常是用草和树枝搭建的一种简易房屋。 2. 拥:环绕,包围。 3. 红炉:红色的火炉,用于取暖或烹饪。 4. 聊:暂且,暂时。 5. 山中宿:在山中暂住。 6. 枉:浪费,白白地,此处表示无用。 7. 几上灯:放在几上的灯具,通常是指油灯或其他照明工具。 8. 无书供夜读:没有书籍供夜间阅读
【注释】 娇儿:对女子的称呼。 渐:逐渐、逐步地。 聪慧:聪颖、聪明。 解人意:了解别人的意思,指通情达理。 促奴须早归:催促奴仆早点回家。 怕爷书又至:怕父亲书信又来。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妇女生活情趣的诗作。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少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景。首句“娇儿渐聪慧”,点出少女的聪明可爱;第二句“出语解人意”,写她善于体贴人意;第三句“促奴须早归,恐爷书又至”
注释:山中寄信给了郎君三片玉,至今没有收到回信。深山里有很多古迹,但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探索。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歌。诗人通过“寄郎三片玉”表达了对郎君的思念之情;“至今无报音”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深山多古迹,不得共郎寻”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