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何处似,疑是剡溪傍。
采箬无人到,生莎满径荒。
水交难辨色,花和不同香。
归路逢樵子,麻衣草结裳。
【注释与赏析】
青箬亭:亭子用青竹编成,故称青箬亭。
青山何处似,疑是剡溪傍:“青山”句,以“青山”喻指亭之周围环境,暗示亭子建在山林之中。“疑是”二字,既表明了对亭子的怀疑,又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剡溪”,古时浙江一条著名水道,这里借指亭子所在的山水环境。
采箬无人到,生莎满径荒:“采箬”句,描绘了亭子四周无人涉足的景象。“生莎”句,形容亭子周围长满了野草,显得荒凉。
水交难辨色,花和不同香:“水交”二句,描绘了亭子所处的水域环境。“水交”即水中的交汇之处,这里暗指亭子附近有溪流或池塘。“色”字,既指水面的颜色,又暗示了亭子的倒影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花和不同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亭子周围花朵香味的不同感受。这里的“和”字,既是动词“和谐”的意思,也是形容词“和顺、温和”的简称,强调了花朵之间互相依存、和谐共存的状态。
归路逢樵子,麻衣草结裳:“归路”句,描绘了诗人归途所见的情景。“遇樵子”三字,暗示了诗人与樵夫的偶遇。“麻衣草结裳”一句,描绘了樵夫穿着简陋、朴实无华的衣服。这里的“麻衣”二字,既指樵夫的衣服,也暗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简朴、自然。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认同。
【译文】
青箬亭
青山何处似,疑是剡溪傍。
采箬无人到,生莎满径荒。
水交难辨色,花和不同香。
麻衣草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