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家斧冰,此地绝炎蒸。
天食青童捧,龙居白气升。
暗灯犹宿火,寝服尚衷缯。
客话从前事,书传入内僧。
风流今独尽,云物老相仍。
净榻搜凉卧,危阑入醉凭。
雨师行下界,鸟梦识中乘。
明发甬南去,他山逢智弘。

雨宿太白

城中家斧冰,此地绝炎蒸。

天食青童捧,龙居白气升。

暗灯犹宿火,寝服尚衷缯。

客话从前事,书传入内僧。

风流今独尽,云物老相仍。

净榻搜凉卧,危阑入醉凭。

雨师行下界,鸟梦识中乘。

明发甬南去,他山逢智弘。

注释:

  1. 雨宿太白:在太白山上雨宿。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是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2. 城中家斧冰:城中,指城市中的人们。家斧冰,形容城市的居民生活艰难,如同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
  3. 此地绝炎蒸:此地,指太白山。炎蒸,炎热潮湿。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太白山上,天气炎热潮湿,没有一丝凉意。
  4. 天食青童捧:天上的神仙们拿着青色的小鬼来捧食物给人间。青童,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形象,手持玉瓶,身穿青色道袍。
  5. 龙居白气升:龙,这里指的是天空中的云彩。白气,即云雾。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太白山上,天空中的云彩像龙一样盘旋上升,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6. 暗灯犹宿火:夜晚的灯光依然明亮,犹如白天一般。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7. 寝服尚衷缯:睡袍还穿在身上,意味着诗人还没有脱掉衣服准备睡觉。衷缯,意为穿着整齐的衣物。
  8. 客话从前事:客人谈论着过去的事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过往友人之间的交流和怀念之情。
  9. 书传入内僧:书籍传递到了内室的僧人那里。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在太白山期间,有书籍的交流和传播。
  10. 风流今独尽:如今的风流已经全部凋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时代的回忆和感慨。
  11. 云物老相仍:云物,指云和物。老相仍,形容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衰老。这句话描绘了太白山四季更迭、自然景观随时间变化的美景。
  12. 净榻搜凉卧:干净的床铺上寻找凉爽的地方躺着。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太白山避暑的场景,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13. 危阑入醉凭:危险的栏杆上倚靠着,形容诗人醉心于太白山的美景之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14. 雨师行下界:雨神降临到了人间。这里借指诗人在太白山上感受到的雨水滋润大地的情景。
  15. 鸟梦识中乘:梦中飞向云端,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太白山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16. 明发甬南去:天亮后准备离开这里前往其他地方。甬南去,指从太白山出发向南行驶。
  17. 他山逢智弘:在其他山中遇到智者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与志同道合之人结伴同行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太白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太白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城中家斧冰”以对比的方式开篇,将城中寒冷与太白山温暖相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描绘了太白山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象现象,如“天食青童捧”、“龙居白气升”等,生动地展现了太白山的美丽景象。
    诗人在太白山期间,与过往友人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诗句中的“客话从前事”和“书传入内僧”都体现了这一点。同时,诗人也关注到太白山的自然变迁,如“云物老相仍”、“雨师行下界”等,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对太白山深厚的感情。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明发甬南去”,意味着天亮后准备离开这里前往其他地方;“他山逢智弘”则表达了在旅行过程中结识志同道合之人的愿望。整首诗既展现了太白山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旅行和自然的深深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