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鬼火去飘忽,息妇堆前殡齐发。
白烟泪湿樵叟来,拾得慈献陵中发。
青长七尺光照地,发下宛转金钗二。
持归薰沐置高堂,包裹恐为神所将。
妻儿朝拜复莫拜,冉冉卧病不得瘥。
省知天物厌凡庸,夜送白龙潭水中。
扣头却顾祈免死,永入幽宫伴龙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刑徒鬼火去飘忽:刑徒(被判刑的人)在夜晚行走时,火光(如鬼火)显得飘忽不定,好像随时都可能消失。
- 息妇堆前殡齐发:死去的妻子停放在家中,棺木(停柩)整齐排列。
- 白烟泪湿樵叟来:早晨有樵夫(樵夫,指砍柴的人)来祭拜已故的妻子,他发现她的头发(发,指死人的头发)上还沾有泪水。
- 拾得慈献陵中发:樵夫在祭祀时意外地发现,这些头发来自某个名叫“慈献陵”的地方。
- 青长七尺光照地:这些头发长度大约七尺,光芒照射地面,非常耀眼。
- 发下宛转金钗二:在这些头发下面,发现了两枚金钗(古代女子头上佩戴的一种装饰品)。
- 持归薰沐置高堂:这些珍贵的头发被带回家中,用香料和油脂清洗,然后放在高堂之上。
- 包裹恐为神所将:担心这些头发会被神灵带走,所以把它们包裹起来。
- 妻儿朝拜复莫拜:妻子和孩子都来向这些头发磕头(朝拜),但不敢再磕头了,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可能具有神奇的力量。
- 冉冉卧病不得瘥:家里有人生病,躺在床上,病情不见好转。
- 省知天物厌凡庸:意识到世间万物都厌恶平庸之人。
- 夜送白龙潭水中:有一天晚上,天上出现一条白龙,它化作人形来到水潭之中。
- 扣头却顾祈免死:白龙回头看了看,并祈求李贺能够免除一死,因为他是凡人,不能与龙子同处。
- 永入幽宫伴龙子:希望永远留在幽静的宫殿里,陪伴着这条龙的后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神秘和超自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诗中涉及了生死、鬼神、神仙等元素,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想象力。同时,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夸张和渲染,使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民间传说与宗教信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色和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