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恨居山浅,扶舆过九峰。
溪清通乱石,路暗失长松。
须鬓时时换,身心事事慵。
雨寒樵牧断,朝暮听鸣钟。

【解析】

“次韵昌甫九峰留诗其三”是这首诗题,“次韵”指作者应和别人的诗作。首联写自己对九峰的向往之情:“每恨居山浅,扶舆过九峰”。意思是:常常遗憾自己在山上住的时间太短,只来得及走过九座山峰。诗人以“扶舆”来表达自己急于登上九峰的心情,而“过”字又表明诗人只是匆匆一瞥,未能仔细观赏九峰的风光。颔联写在经过九峰时所见景色:“溪清通乱石,路暗失长松”。意思是:溪水清澈,可以通到乱石;山路昏暗,长松不见。这两句写出了九峰之险峻,以及诗人所见到的九峰的幽深。颈联写诗人登临的感受:“须鬓时时换,身心事事慵。”意思是:岁月不饶人,鬓角已经斑白,身心感到疲倦不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厌倦仕途、渴望退隐的思想。尾联写雨天登山时的情状:“雨寒樵牧断,朝暮听鸣钟。”意思是:雨天寒冷,樵夫们和牧童都回家去了;早晨晚上只能听到寺院里钟声叮咚。这两句既写出了九峰的高峻,也写出了九峰中古刹的宁静与肃穆。

【答案】

①次韵 ②昌甫 ③九峰 ④留 ⑤其三⑥每恨 ⑦扶舆 ⑧过⑨溪清 ⑩乱石 ⑪路暗 ⑫长松 ⑬须鬓 ⑭时时换 ⑮身心 ⑯事事慵 ⑰雨寒 ⑱樵牧 ⑲断 ⑳朝暮 ㉑听鸣钟(译文)

译文:我每次登九峰总恨自己停留的时间太短,只来得及走过九座山峰。溪水清澈,可以通到乱石;山路昏暗,长松不见。岁月不饶人,鬓角已经斑白,身心感到疲倦不堪。雨天寒冷,樵夫们和牧童都回家去了;早晨晚上只能听到寺院里钟声叮咚。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前两联写诗人登山观景之快意。第三联写诗人登山观景之感受。第四联抒写诗人年老体衰之感慨。后两联写诗人登山观景之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