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入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

咫尺殊非少,阴晴自不齐。

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自说非人意,曾经入马蹄。

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

注释:尽管距离很近,景色却截然不同,自然的变化总是充满了不规则性。曲折蜿蜒的小径通向后方的村庄,水流汇集后流向前方的溪谷。这些景色似乎并不符合人们的期望,甚至曾经有人的马蹄踏入过这里。然而,未来某天当我在外做官时,定会记得这里的山川。

赏析:此诗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和诗人对这种变化的独特感受。首句“咫尺殊非少”表达了虽然看似接近,实际差异很大的现象。接着“阴晴自不齐”则进一步强调了天气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诗人通过“径蟠趋后崦”描绘了一条弯曲的小径引领读者走向一个幽静的村落,“水会赴前溪”则展示了水流汇聚的景象,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而“自说非人意,曾经入马蹄”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同时也暗含着诗人自己可能也曾经踏入过这片土地。最后两句“他年宦游处,应指剑山西”,诗人以自己的未来为背景,展望着未来某一天在外地为官时,会再次回忆起这片山水,暗示着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