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事业俱荒废,即体生涯迥一空。
渐愧此身无被盖,百般痴钝玷宗风。
注释:
向来事业俱荒废:以前的事业都荒废了。即体生涯迥一空:我的一生也变得空荡无物。
渐愧此身无被盖:渐渐地感到自己没有被子。百般痴钝玷宗风:各种笨拙,玷污了宗门的风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事业荒废、人生空虚的深深悔恨和自责。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诗人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批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宗风的珍视和对宗门风范的坚守。
向来事业俱荒废,即体生涯迥一空。
渐愧此身无被盖,百般痴钝玷宗风。
注释:
向来事业俱荒废:以前的事业都荒废了。即体生涯迥一空:我的一生也变得空荡无物。
渐愧此身无被盖:渐渐地感到自己没有被子。百般痴钝玷宗风:各种笨拙,玷污了宗门的风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事业荒废、人生空虚的深深悔恨和自责。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诗人表达了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批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宗风的珍视和对宗门风范的坚守。
在炎暑的五月中,我带来了山中的凉风,对于尘世中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件珍贵的东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是关于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黄檗堂前吃棒去: “黄檗堂”指的是禅宗中的一个著名寺庙,“吃棒”是指学习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即棒喝法。这里表示诗人在黄檗堂前接受了禅修的教导。 - 大愚肋下筑拳来: “大愚”可能是一位禅师的名字,“筑拳”是禅宗的一种手势动作
【注释】 ①颂古三首:《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六载,“元和三年二月,上以天下无事,欲广选士,下诏曰:‘朕闻《周礼》,八岁入小学,十年而小成,十五而大成。’其令州县官人年十二以上,方口诵诗书者,教以礼仪;十五以上,方口诵诗书,讲论经传、百家之说者,引之游学;二十有成人,才艺通敏、达于教化者,升之以第。朕将崇儒重道,求贤良之士,使治定功成,则吾之志也。其令有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能言之吏各一人
【注释】 偈颂:一种宗教文学体裁,用韵文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偈,即诗篇。颂,是佛教中对佛或佛陀言行的一种赞颂和称叹。 四海共遵灵鹫制:指佛教中“灵山法会”这一重要的宗教活动。 九旬禁足自萧然:指在佛教中修行九年后,达到“阿罗汉”的境界,不再为世俗之事而烦恼。 饥餐渴饮随缘过:指佛教中提倡随缘度日,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 禅道是非扫一边: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瞬间即可明白的。因此
诗句原文: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译文: 当太阳落山时,天空没有乌云,春风吹拂着带来微微的和谐。美丽的女子享受着宁静的夜晚,一直到天亮都在唱歌。 注释: - 日暮天无云:傍晚时分天空没有云彩,意味着天边渐渐变黑。 - 春风扇微和:春风轻轻地吹动着,带来了一些柔和的风和。 - 佳人美清夜:美丽的女子在清静的夜晚里,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 达曙酣且歌
【注释】颂古九首:指《李太白集》中李白对历代诗人的颂扬之作。二祖,指禅宗二祖慧可,他曾在少林寺立雪求法三年不退,后得达摩真传。无端:无缘无故。少林:即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庭前:庭院之前。腰深:指立雪的时间很长。直饶觅得心无有,未免全身被陆沉,意思是即使寻得了悟道之心,也难免身不由己,被世人遗忘。陆沉:指陆机、陆云兄弟。他们才华卓绝,但为当世所弃,郁郁不得志,终被时人所忘。
【注释】 颂古九首:古代赞颂自然和人的诗篇有九首之多,此处泛指。 其四:第四首。 沩山:地名,这里指禅宗的沩仰宗。 体用俱全:既指禅宗所说的“本无”,又指禅宗所说的“即有”。 梦中说梦:佛家语,比喻悟道者在梦中也能说出真理。 【赏析】 这首诗是颂扬禅宗沩仰宗的。 第一句写该宗的得法之体(本体)和得法之用(现象),第二句写体用俱全。 第三句说,这种体用俱全,就像人们做梦一样,在梦中说梦话。
【注释】 扬家丑:指家中的丑事。带累:连累。霹雳:闪电雷鸣。云雨:比喻男女欢爱之情。父子:这里指的是妻子和丈夫。相谙:相互了解。 【赏析】 本诗以议论为诗,是一首讽刺性很强的小品诗。诗人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将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尖锐地揭示出来,对那些在夫妻关系上互相欺骗、伤害的人进行辛辣的嘲讽,同时告诫人们要诚实、坦率地对待婚姻关系。 首句“临行特地扬家丑”
注释:俱胝,即指摩尼珠;一指禅,即指禅宗。 译文:摩尼珠的修行方式,古今传为佳话;突破鬼门关,露柱寻找无缝隙。 赏析:本诗是一首颂古之作,通过歌颂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摩尼珠修行法来表达对佛教教义的赞美之情。全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摩尼珠修行法的特点和效果,展现了佛教修行的神奇魅力
注释:兴化棒头轰霹雳,克宾脚下走尘烟。 如果没有塞外将军的号令,哪里能有这样的嘉名四海传? 颂古九首 其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对古代将领英勇事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注释:我刚刚听到将军府下传来哀痛的哭声,这让我顿感天台对五台。如今风月仍旧,古今如一,但我已经无法开口了。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叹边塞将士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将士的敬仰之情。首联“忽闻幕下哭哀哀,顿使天台对五台”描绘了一个悲壮的场景,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然而,当战争结束,他们回到家乡时,却发现亲人已经离世,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倍感伤心。因此
注释: 衡阳别妙喜老师:在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告别妙喜老师。 倒骑铁马度潇湘:倒骑着铁马渡过潇水和湘江。 涧草岩花不覆藏:涧边的草和岩石上的花都露了出来,没有掩盖。 回雁峰高亲到顶:回雁峰很高,我亲自走到山顶。 了无佛法可商量:再也没有办法商量佛教的教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别妙喜老师时所作。诗中描述了自己骑马渡过潇湘,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但到了回雁峰顶,却再也找不到与妙喜老师商量佛法的地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颂古 第一句:灵云一笑见桃花,三十馀年始到家。 - 灵云:这里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场景,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地方遇到的景象或记忆。 - 一笑见桃花:形容看到的景象美好,让人心情愉悦。 - 三十馀年:指诗人在外漂泊了三十多年。 - 始到家:终于回到了家,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 第二句: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名字落天涯。 -
偈颂三首 其三 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 临济喝处,德山棒头耳聋; 德山棒时,临济喝下眼瞎。 虽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杀。 注释: 1. 偈颂三首:这是《祖堂集》中的一个部分,收录了一些禅宗祖师的语录。 2. 其三:这是第三首偈颂的内容。 3. 德山入门便棒:指的是德山(即慧能)禅师在开始讲法时,就直接用棒子敲打弟子们。 4. 临济入门便喝:指的是临济(即义玄)禅师在开始讲法时
注释: 积念有年瞻石佛,今朝一见绝疑猜。 都卢面目只如此,却道三生凿出来。 积年:多年,指很长时间。都卢:即达磨。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世、来世。凿出来:用斧头雕刻出来的。译文: 多年以前我瞻仰过石佛,今天一看确实让人无法怀疑。他的面目就像这个样貌,却又说他是三生之前被雕刻出来的。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某座寺庙中的佛像的感慨之作。诗中“积念有年”指的是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来到这座寺庙了
注释:空谷,指山谷中没有声音。全超万象中,完全超越于万物之中。流水落花浑不见,流水和落花都看不见。清风明月却相容,清风和明月可以共存。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谷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空谷”、“流水”、“落花”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佳作
注释: - 家山有路应须到 - “家山”:指家乡的山。 - “应须”:应当,必须。 - “应须”:必须。 - 到得家山未是归 - “到得”:到达,抵达。 - “未是归”:并非回家的意思。 - “家山”:家乡,故乡。 - “未是”:并非。 - “归”:归来。 - 拈转杖头俱划断 - “捻”:拿着,握着。 - “转杖头”:转动手杖。 - “划断”:断开,分开。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