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共遵灵鹫制,九旬禁足自萧然。
饥餐渴饮随缘过,禅道是非扫一边。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扎,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
毕竟如何,月中丹桂和根拔,水底泥牛蓦角牵。

【注释】

偈颂:一种宗教文学体裁,用韵文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偈,即诗篇。颂,是佛教中对佛或佛陀言行的一种赞颂和称叹。

四海共遵灵鹫制:指佛教中“灵山法会”这一重要的宗教活动。

九旬禁足自萧然:指在佛教中修行九年后,达到“阿罗汉”的境界,不再为世俗之事而烦恼。

饥餐渴饮随缘过:指佛教中提倡随缘度日,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

禅道是非扫一边: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瞬间即可明白的。因此,禅宗主张将一切是非都放在一边,不去纠结。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扎:指那些真正了解你的人,他们会看到你的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指那些不了解你的人,他们只会看到你的表面形象。

毕竟如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月中丹桂和根拔:比喻一个人最终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回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月中的丹桂是明亮的,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和根拔则是从根上拔掉,意味着彻底摆脱过去的一切。

水底泥牛蓦角牵:比喻一个人最终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到宁静的生活。水底的泥牛是沉沦的,蓦角牵则是突然被牵引,表示突然脱离了困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旨在表达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全诗以佛教为主题,强调随缘、释然、超脱世俗的观念。通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四海共遵灵鹫制,九旬禁足自萧然。
    四海共遵灵鹫制:指佛教中“灵山法会”这一重要的宗教活动。灵山是佛教中的重要圣地,每年的法会有众多信众参加。
    九旬禁足自萧然:指在佛教中修行九年后,达到“阿罗汉”的境界,不再为世俗之事而烦恼。这里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和长期坚持的必要性。
  2. 饥餐渴饮随缘过,禅道是非扫一边。
    饥餐渴饮随缘过:指佛教中提倡随缘度日,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这里的“随缘”是指根据缘分和机缘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受世俗观念的限制。
    禅道是非扫一边: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瞬间即可明白的。因此,禅宗主张将一切是非都放在一边,不去纠结。这里的“是非”是指世俗观念中的对错、好坏等概念,禅宗认为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3.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扎,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扎:指那些真正了解你的人,他们会看到你的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这里的“锥痛扎”是一种比喻,形容痛苦深入骨髓,无法忍受。
    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指那些不了解你的人,他们只会看到你的表面形象。这里的“吊影扬鞭”也是一种比喻,形容人们总是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表象,而忽视了真实的内心世界。
  4. 毕竟如何,月中丹桂和根拔,水底泥牛蓦角牵。
    毕竟如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里的“究竟”表示一个最终的结论,要求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月中丹桂和根拔:比喻一个人最终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回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月中的丹桂是明亮的,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和根拔则是从根上拔掉,意味着彻底摆脱过去的一切。这里的比喻寓意着一个人通过修行达到了解脱的状态。
    水底泥牛蓦角牵:比喻一个人最终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到宁静的生活。水底的泥牛是沉沦的,蓦角牵则是突然被牵引,表示突然脱离了困境。这里的比喻寓意着一个人通过修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定。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思想的解读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修行、情感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领悟。它不仅是一首偈颂,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