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立有谁知意,普雨调和润万机。
大根枝节全体露,何殊弥勒降生时。
石儿拍掌连云指,木女含笙和水吹。
试问灯笼谁解舞,知无我者快拈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如下:
化无尽历
化城立有谁知意,普雨调和润万机。
释义:化城,比喻佛国,这里指佛教的教化之地。不知所云,表示对佛法的理解无法用言语表达。普雨调和,比喻佛法像普降的甘霖一样滋润万物。润万机,意味着佛法能广泛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
大根枝节全体露,何殊弥勒降生时。
释义:大根枝节,比喻佛法的深奥复杂。全体露,指所有的佛法都显现出来。何殊,即何异,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同。弥勒降生时,指的是弥勒菩萨降生的那一天,也是佛法开始传播的时候。
石儿拍掌连云指,木女含笙和水吹。
释义:石儿拍掌,比喻佛法的威力如石头般坚硬,能够击破一切障碍。连云指,形容佛法的影响力无边无际,如同连接天空的手指一样。木女含笙和水吹,比喻佛法的音律美妙动听,能够吸引人们倾听。
试问灯笼谁解舞,知无我者快拈锤。
释义:试问灯笼,询问谁能理解佛法的意义。谁解舞,即谁能理解舞蹈的含义。知无我者,指能够超越自我,达到佛法的境界的人。快拈锤,形容那些能够理解佛法的人,就像拿起锤子一样,能够轻易地打破束缚他们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以佛教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佛法的深奥和广大。诗中将佛法比作化城、普雨、大根枝节等元素,寓意着佛法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弥勒降生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佛法传承和发扬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