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击鼓木人吹,露柱亲闻脑搭披。
如是圆音无用处,阎公未肯便饶伊。

【注释】

石人、木人:古代传说中的两个木偶。击鼓、吹竽:两种乐器。露柱、脑搭披:都是古代乐器上的装饰物。圆音:泛指美妙的声音。阎公:古代传说中管刑罚的官员。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警世贤文》序文中所提到的“睹弟子作颂题窗乃续韵警之”中的第二首。前一首说“我闻木人有警声,石人为我警子听”。这里则进一步写他如何用音乐来警醒那些没有觉悟的人。

“石人击鼓”,以石人击鼓,喻指木人(即木偶)吹箫。“木人吹箫,石人鼓瑟”,这是古人常用的比喻手法。“露柱亲闻”,指木人演奏时,露水打湿了柱子。“脑搭披”,即指木人头上戴的头巾。“露柱”“脑搭”,都是形容木人演奏时的情景。

“如是圆音无用处”,意思是这样美好的音乐是没有用的,因为“阎公未肯便饶伊”,阎王是不会放过他的。“阎公”,这里指代管刑罚的官员。《太平广记》卷五引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木奴》:“木奴,不知何许人也……其母死,为木人所葬。后有人伐之,见一棺甚大,而空其中;发之,有一女子如生。其家惊骇,遂厚葬焉。”这里把木人比作阎罗王,是说他死后,被打入地狱。所以“阎公”就是指阎王了。“阎公未肯便饶伊”,就是阎王也不会放过他的,这是全诗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木人的演奏来警醒那些没有觉悟的人。它采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木人演奏时的情景,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优美的旋律,感受到了那美妙的声音。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