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正无非离一安,印空圆足宝弥漫。
天魔外道从何有,体若虚空世岂干。
注释:
四字书窗以印实相 其一 止:这是一首四字诗,每句四个字,总共八句。第一句是“止”,第二句是“得正无非离一安”,第三句是“印空圆足宝弥漫”,第四句是“天魔外道从何有”,第五句是“体若虚空世岂干”,最后一句是“无为法中体自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诗人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了佛法的核心在于“印空”和“无为法中体自现”。
“得正无非离一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态度。他认为,只有在修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救赎。这里的“得正”是指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生活方式,而“无非”则是强调了修行的绝对性,即只有通过修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印空圆足宝弥漫”这句话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他认为,佛法的核心在于印空,即通过修行达到了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够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的自由。这里的“空”是指一切事物的真相,而“圆足宝弥漫”则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无边无际和无处不在的特点。
“天魔外道从何有,体若虚空世岂干”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其他宗教信仰的看法。他认为,其他宗教如佛教之外的天魔教等都是迷信的产物,而真正的佛法是超越这些迷信的。这里的“天魔外道”指的是那些被误解的宗教或信仰,而“体若虚空世岂干”则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它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是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的真理。
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的深入阐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和解脱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