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
过去现在佛,并西来达磨。
皆是接群迷,直指人这个。
如今人不知,颠倒成患祸。
坚执有为功,善恶争扬播。
学道不识心,所以尘不破。
若悟即本心,永劫无退堕。
说法非干舌,山河大地和。
行脚不曾移,举步无空过。
如斯妙性空,方与人担荷。
大用这无心,非福亦非祸。
于中无妄作,不异阿弥陀。
法界无别物,一菩提为座。
修桥布路为含灵,转凡成圣如行货。
游戏菩提谁得知,只恐迷情却放过。
大丈夫,莫放过,提起眉毛来继和。
大家拍手渡桥来,方笑普庵只这个。
咄,开口全音只我闻,桃花含笑乱纷纷。
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净情忘法法真。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主要表达了佛教禅宗的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 灵济桥语:灵济桥,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象征,这里用来比喻佛法。此渡若非桥,不放众生过。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通过理解佛法(即灵济桥),才能超越生死轮回,达到解脱的境地。
- 过去现在佛:指的是佛陀(Buddha)的教义,包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佛陀的智慧。并西来达磨。这句话强调了佛法的普适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佛陀的智慧教导我们如何修行。
- 皆是接群迷:接,引导;群迷,指迷失在世俗中的人们。这句话表示,所有的众生都是被迷惑的,需要佛法来引导他们走出迷茫。
- 直指人这个:直,直接;人这个,人的本性。这句话表达的是,佛法直接指向人的本性,帮助人认识到自己的本质。
- 如今人不知:意思是现在的人们并不了解佛法的真正含义。颠倒成患祸。这句话指出,由于人们对佛法的认识错误,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苦恼。
- 坚执有为功:坚持认为有形的功德才是真实的。善恶争扬播。这句话批评了那些只关注有形的功德,而忽视内心修行的人们。
- 学道不识心:学道,学习佛法;不识心,不理解心的重要性。所以尘不破。这句话批评了那些只学习佛法,而不深入理解佛法核心(心)的人,认为这样无法真正解决内心的烦恼。
- 若悟即本心:悟,领悟。本心,即佛性。永劫无退堕。这句话表明,一旦觉悟了佛性(即本心),就可以超越生死轮回,不再受到轮回的束缚。
- 说法非干舌:说法,讲解佛法;非干舌,与舌头无关。山河大地和。这句话表示,佛法的传授不需要借助于口舌,而是可以通过心灵的感应来传达。
- 行脚不曾移:行脚,行走;不曾移,始终保持在原地。举步无空过。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修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外在的形式。
- 如斯妙性空:如此,如此这般;妙性,佛教用语,指事物的本性;空,指空性,即事物的本质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方与人担荷。这句话表达了佛法可以承担起人们的责任,帮助人们认识并超越自己的痛苦。
- 大用这无心:大用,佛法的广大应用;这无心,无心即是佛性,即佛性就是没有执着的心。非福亦非祸。这句话表示,佛性是一种中立的存在,既不是福报也不是祸害。
- 于中无妄作:于中,其中;妄作,妄为。不异阿弥陀。这句话表示,佛性中没有妄念和造作,这与阿弥陀佛的本性相同。
- 法界无别物:法界,佛法的领域;无别物,没有其他的东西。一菩提为座。这句话表示,佛法的领域中没有其他的实体存在,一切归结为菩提。
- 修桥布路为含灵:修桥布路,比喻为众生铺设通往佛法的道路;含灵,包含众生的意思。转凡成圣如行货。这句话表示,通过修行佛法,可以将凡人转变为圣人,就像货物经过转运一样。
- 游戏菩提谁得知:游戏,游戏娱乐;菩提,佛法;谁得知,谁能理解?只恐迷情却放过。这句话表示,虽然有人尝试通过娱乐的方式去了解佛法,但往往被世俗的迷惑所迷惑,最终放弃了佛法的追求。
- 大丈夫莫放过:大丈夫,有大志的人;莫放过,不要放弃。提起眉毛来继和。这句话鼓励有大志的人不要轻易放弃佛法的追求,而是要积极地去实践和传承佛法。
- 大家拍手渡桥来:大家,众人;拍手,鼓掌庆祝;度桥,通过佛法的指引;来,到来。方笑普庵只这个。这句话表示,当大家都通过佛法的指引成功地走过了生死轮回的桥梁时,才会真正地体会到普庵禅师的智慧。
- 咄开口全音只我闻:咄,大声呵斥;开口全音,说出所有的声音;只我闻,只有我听到;桃花含笑乱纷纷。这句话可能是指普庵禅师的声音如同桃花般美丽而纷乱,只有听者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声音的魅力。心非遍界真成妄,意净情忘法法真。
赏析:这首禅宗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教教义。它通过对“灵济桥”、“过去现在佛”、“接群迷”等意象的运用,揭示了佛法的本质和意义。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修行者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佛法对人们心灵的洗涤和提升。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哲理内涵,成为了禅宗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