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无空无不空,将不空执尚违宗。
一多无位谁分别,万象森罗一镜中。
庵本非庵开不开,灵知自性即如来。
寻源穷处烟霞伴,南岭风光近日回。
上无片瓦下无锥,被喧卜静了无依。
多求欲叩无心者,既了无心岂是非。
若将色见普庵人,未免随流不契津。
千里无来同受用,纵横妙用自家珍。
莫怪渠侬不出头,了心非相永无求。
相逢谁觉梦中梦,浪静闲乘般若舟。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表达了一种对现实和真理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其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1句:“实相无空无不空,将不空执尚违宗。”
- 注释:实相(真实的本质或真相)没有空间也没有不空间,而执着于不空(认为一切都是空的)的人违背了宗派。
- 翻译:真实的本质没有空间和不空间,而那些坚持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人违背了宗派。
第2句:“一多无位谁分别,万象森罗一镜中。”
- 注释:一切和许多没有位置,谁去分辨?万象森罗(各种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
- 翻译:一切和许多没有位置,谁能去区分?万象森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切事物的真实面貌。
第3句:“庵本非庵开不开,灵知自性即如来。”
- 注释:真正的庵(真正的佛寺)并不总是开着的,它是否开取决于内心的觉悟。灵知自性即是如来(佛性)。
- 翻译:真正的庵并不总是开着的,它的开放与否取决于内心的觉悟。灵知自性即是如来(佛性)。
第4句:“寻源穷处烟霞伴,南岭风光近日回。”
- 注释:追寻源头的地方,有烟雾和阳光相伴;在南方的岭南地区,风景逐渐变得美丽。
- 翻译:追寻源头的地方,有烟雾和阳光相伴;在南方的岭南地区,风景逐渐变得美丽。
第5句:“上无片瓦下无锥,被喧卜静了无依。”
- 注释:上面没有一片瓦,下面没有一根锥子,但被喧闹包围的环境却无法安静下来,因为一切都依赖于外部条件。
- 翻译:上面没有一片瓦,下面没有一根锥子,但被喧闹包围的环境却无法安静下来,因为一切都依赖于外部条件。
第6句:“多求欲叩无心者,既了无心岂是非。”
- 注释:对于那些追求世俗欲望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已经达到了无心的境界,那么他们的行为是否就是正确的呢?
- 翻译:对于那些追求世俗欲望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已经达到了无心的境界,那么他们的行为是否就是正确的呢?
第7句:“若将色见普庵人,未免随流不契津。”
- 注释:如果一个人仅仅通过观察色彩就认为他是菩萨,那么他可能会落入世俗的泥潭,无法达到解脱的境地。
- 翻译:如果一个人仅仅通过观察色彩就认为他是菩萨,那么他可能会落入世俗的泥潭,无法达到解脱的境地。
第8句:“千里无来同受用,纵横妙用自家珍。”
- 注释:虽然你身处千里之外,但如果你能够领悟佛法,那么你也可以像佛陀一样受到同样的待遇和珍视。
- 翻译:虽然你身处千里之外,但如果你能够领悟佛法,那么你也可以像佛陀一样受到同样的待遇和珍视。
第9句:“莫怪渠侬不出头,了心非相永无求。”
- 注释:不要责怪我不出头露面,只要内心清净,就不会有外在的追求和欲望。
- 翻译:不要责怪我不出头露面,只要内心清净,就不会有外在的追求和欲望。
第10句:“相逢谁觉梦中梦,浪静闲乘般若舟。”
- 注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能真正地觉醒。
- 翻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才能真正地觉醒。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环境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真谛的理解。它强调了内心清净和对佛法的领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或者表象。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迷茫或者困惑的情况下,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寻找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