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烦恼等空平,色里胶青用始精。
盐入水中寻不见,□舌轻点笑欣欣。

【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共四联,此为第二联。首句“颂十玄谈”,即颂扬禅宗的玄谈;二、三两句,用盐和舌作比喻;末句,点明主旨。

【注释】

颂:赞美。玄谈:佛教禅宗的一种学说,指佛经中关于宇宙万物本原和本体的论述。色里胶青:指盐的颜色。用始精:指盐在水里的结晶。□(xī)舌轻点:形容说话声音轻而有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共四联,此为第二联。首句“颂十玄谈”,即颂扬禅宗的玄谈;二、三两句,用盐和舌作比喻;末句,点明主旨。

首句“颂十玄谈”,即颂扬禅宗的玄谈。玄谈,是禅宗特有的一种理论。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反对一切外在的、人为的东西。这种思想,与道家追求自然无为的思想相一致。因此,玄谈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以“颂”字赞颂玄谈,表明了对禅理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菩提烦恼等空平”,“菩提”是梵语“觉行圆满”的意思。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菩提心”,即觉悟、证悟之心。“烦恼”即“迷惑”或“烦恼”。佛教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由于后天的染着(即被世俗污染),而使本性失却了清净。为了消除这些烦恼,人们就要修习“菩提心”,达到觉悟的境界。“等空”是说“一切皆空”。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所以,一切皆空。

第三句“色里胶青用始精”,“色”指颜色,这里指食盐的颜色;“胶青”是说食盐经过加工后呈青色。“用始精”是指食盐经过加工后才能变成食盐。这两句说明,只有经过加工,才能显出事物的本质。

末句“盐入水中寻不见,□舌轻点笑欣欣。”这是说,食盐虽然溶于水中不见了,但只要舌头一碰,就能感到它的味道。这两句进一步说明,事物的存在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

整首诗通过盐这一物质来喻指真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既生动有趣又易于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