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卞璧无人鉴,但办肯心终不赚。
燎却眉毛尚不知,询岐欲往西天探。
【注释】
颂十玄谈其三,《全唐文》卷九四六作《颂玄》。尘异:指尘世中的异象或奇遇。卞璧无人鉴:卞璧,即卞和的玉璞;卞和得玉璞而献之楚王,楚王刖其足,文王知其非真宝玉,遂刖其右足,并说:“吾之卞和,不伤于刖。”后因以“卞和”比喻贤才被埋没。肯(qǐn)心:真诚之心。燎却眉毛尚不知:犹言焚去眉毛尚不知道。询岐:问岐山。西天:即西天竺,佛教称印度为中国之外的第一个国家。此指西方。欲往西天探:意谓想向西天竺求取真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颂扬玄理,表达对佛学的信仰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佛理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首句“谁言卞璧无人鉴”,以卞璧比喻贤能之士,指出他们并非没有机会得到赏识。这里的“卞璧”是指卞和的玉璞,他因为得到了一块玉璞而被楚王砍去了双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终得到了武王的赏识。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坚韧的精神,即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次句“但办肯心终不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和真诚的重要性。这里的“肯心”指的是真诚的内心,也就是要真诚对待生活和工作。而“赚”则是欺骗的意思,表明只有保持真诚的态度,才能避免被欺骗。这句诗鼓励人们要坚守内心的真实,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第三句“燎却眉毛尚不知”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形象地表达对于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这里的“燎却眉毛”指的是焚烧掉自己的眉毛,表示已经失去了对真理的认识,仍然无法得知真理是什么。而“询岐欲往西天探”则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意欲向西方寻求真理。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贤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佛学信仰的赞美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