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锋刃丛,洞房丝竹里。
威凤何须住碧梧,卧龙终不鉴止水。
【注释】
- 偈颂:唐代佛教盛行时,僧侣为了颂佛而作的诗歌或偶语,内容往往与佛教教义相关。这里指代的是僧人所作的颂文。
- 五十一首:本诗共五十二首。此处是说这是《偈颂五十一首》中的第二十五首。
- 荆棘:荆棘丛生之处,比喻险恶的环境。
- 锋刃:锋利的刀剑,比喻尖锐的批评。
- 洞房:古代女子在洞房之中,即新婚夫妇的卧室。
- 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常用来泛指音乐。
- 威凤:高贵的凤凰,喻指有权势的人。
- 碧梧:青色的梧桐树。
- 卧龙:诸葛亮的字,他隐居南阳时被刘备请出,帮助建立蜀国。
- 鉴止水:照见静止的水面,比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第一句“荆棘锋刃丛”,描绘了一幅危险、艰难的环境画面,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困难。这里的“荆棘”和“锋刃”都暗示了人生的艰难和危险,而“丛”则强调了这种困难是密集且难以逃避的。
第二句“洞房丝竹里”,则是对第一句的回应,指出尽管面临困难,但依然有人在其中找到了快乐。这里的“丝竹”指的是弦乐器和管乐器,通常用来营造一种优雅、宁静的气氛,而“洞房”则是指新婚夫妇的房间,象征幸福和甜蜜。这一句表达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第三、四句“威凤何须住碧梧,卧龙终不鉴止水”,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诗人认为,即使是高贵如凤凰这样的存在,也不需要住在青梧树这样的安全之地;而像诸葛亮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里的“威凤”和“卧龙”都是比喻,分别代表了高贵和智慧的人物。而“碧梧”和“止水”则是对前者的对比,表明真正的强者不会因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和信念。
这首诗通过对“荆棘”和“洞房”这两个不同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