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何处,去何之。
与二子,何所期。
虎视眈眈,阴飙凄凄。
丰干,即寒拾赞,唐代僧人。他因与当时权臣李林甫有仇,被贬官至岭南。这首诗写他在岭南时所作。
来、去、何、期:均指自己。“虎视眈眈”、“阴飙凄凄”:用来形容自己处境险恶。
译文
我来自何处?我到哪里去?我和两个儿子,将向何处相依?
虎一样威猛的目光,凄冷的风在呼啸着。
来何处,去何之。
与二子,何所期。
虎视眈眈,阴飙凄凄。
丰干,即寒拾赞,唐代僧人。他因与当时权臣李林甫有仇,被贬官至岭南。这首诗写他在岭南时所作。
来、去、何、期:均指自己。“虎视眈眈”、“阴飙凄凄”:用来形容自己处境险恶。
译文
我来自何处?我到哪里去?我和两个儿子,将向何处相依?
虎一样威猛的目光,凄冷的风在呼啸着。
【注释】 小师:指临济宗的僧人。清泰:即清泰寺,又称灵山寺。 瞥喜瞥嗔:形容动作迅速、突然。 道泰时清:形容道场清净。 生风起草:形容说话有威势。 等闲相撞:形容轻易碰撞或接触。 黑漆竹篦:形容竹篦子很黑。 无禅可谈:形容禅宗的教义已淡薄,没有可谈论的了。 九九百百:形容年纪很大了。 顽石:指石头。 何曾是宝:意思是说石头并不是宝贝。 【赏析】 《临济颂》一诗
《咏驴》 注释: 小师清默——小和尚(道士)清心寡欲,默默无言。 直如钩——比喻人正直不阿。 曲如弦——比喻人善于言辞。 拍盲使去,罔测其然——拍马屁让人远离是非之地,难以揣度其原因。 不解深跧——不懂得深藏不露。 强出人前——勉强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默然兮意传——默默地传递着一种意思。 更待驴年——等待驴年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小和尚(道士)的视角,通过比喻的手法
【注释】 溢首座:指和尚,因为和尚头上经常有发髻。赞:佛教仪式上的一种文体,用来赞美佛像或者僧侣。 ■■𣯧𣯧,颙颙昂昂:形容和尚头顶上的光头锃亮,像镜子一样。 强出人前:意思是说和尚不按规矩办事。 果见乖张:果然和常规不一样。 直如劈竹而人罕知其曲:形容和尚的行为正直,就像竹子劈开后露出的纹理一样,人们不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 圆如走丸而吾常用其方:形容和尚的方法圆滑,就像丸子滚动一样
【注释】 梨洲:指张煌言(1620年—1664年),明末清初浙江舟山人,字玄著,号苍水。抗清将领、诗人。明亡后,曾参加南明抗清斗争。顺治三年(1646)被俘,严辞拒绝投降,被害于狱中。谥“忠烈”,称“张忠端公”。 戒长老:即戒律和尚。 相牵相引:相互牵引着,意谓互相牵连。 自拈自弄:自己玩弄自己,意谓互相勾结。 赚正因人,变灭胡种。 业在其中不自知:业在这其中而不自觉,意谓罪恶深重,不知悔改。
【小师清瑞请赞】 萎萎蕤蕤,自把不定,人多不悦。 萎萎蕤蕤:形容枝叶下垂的样子。自把不定:自我控制不好。人多不悦:很多人不喜欢。 一味从空架空,知他有何所说。 一味:全心投入。从空架空:抛开一切,专心致志。知他何所:了解他有什么可说的。 养子缘,迷子诀,六月炎炎飘瑞雪。 养子缘:指养育孩子的缘分,即因缘。迷子诀:指迷误的法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谜语诗,通过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注释: 西山泳长老,指宋代的著名理学大师朱熹。他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穷理致知,格物明心。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絷空云蒂,补太虚缝,意思是说,朱熹像系着云朵似的把天地万物都拴在自己身上。 活脱临时看拈弄,意思是说,他就像随时准备给人当冤家一样,随时都可以给人当头一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通过描绘西山泳长老的形象,揭露了他的虚伪、矫揉造作和沽名钓誉的丑恶本质。
明化惟长老请赞 这是一首禅宗公案,讲述的是一个老僧(长老)对一个年轻的和尚(临济白拈贼)说:“你既然已经悟道了,那么我就不再向你提问。你既已无所为,那么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 译文: 明化惟长老请赞 无所得,故无所与言;无所为,故无所与事。 和气一团如春色,近前不得,须远觑看。 有时险处少些机锋,拶倒临济白拈贼。 以冤报冤,其义不忒。 注释: 1. 无所得,故无所与言: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隐居士赞 - 注释: 这首诗赞美一个山中的隐士。 - 译文: 描述一位僧人的高尚品格和行为。 - 赏析: 诗人通过“僧之形,人之英。”来表达对这位隐士品德的高度赞扬。 2. 何所作兮畦衣常披 - 注释: 询问这位隐士的日常所为。 - 译文: 他经常穿着田间的衣服行走。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隐者简朴生活方式的好奇与赞赏。 3. 何所说兮玉麈常横 - 注释:
樊路分为母陈安人请赞 - 诗句: "樊路" - 指的是道路或人生之路。 - 译文: 人生的道路如同樊笼般狭窄,母亲陈安人的教诲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母仪慈淑,阃范持循 - 注释: “阃范”是指家庭和女性的榜样与规范。“持循”意为坚持和遵循。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母亲德行的赞美。她不仅是慈爱、温柔的母亲,也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女性典范。 善行冰雪,寿骨松椿 - 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杨载。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 1. 保福溥长老请赞 - 翻译:请求赞美保福溥长老。 - 注释:这里的“保福溥”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或团体的名称,“长老”通常指资深的长者或领导者。"请赞"意味着请求他人的赞誉或支持。 2. 云门普,千钧弩 - 翻译:云雾笼罩,如千钧之弩发。 - 注释:云门是佛教中的一个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寺庙或修行场所
布袋赞 兜率陀天,长汀管界。 布袋和尚的法名是“兜率陀”,意为通向极乐世界的路径。这里的“兜率陀”指的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通过修行达到涅槃的境界。而“长汀管界”可能是指布袋和尚在长汀这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泼布袋打开,自买还自卖。 布袋和尚将“自买自卖”的理念融入他的言行之中。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购买物品,而不是盲目追求虚荣或者贪婪。因此
过水布袋赞(释大观)是一首描绘布袋在水上行走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深则厉,浅则揭:这句意味着当水位很深时,布袋会像被磨利了一样;而在水位较浅处,布袋则会像被揭开一般,可以轻易通过。这种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布袋在不同水域环境下的不同表现。 - 七十二汀:这里的“汀”指的是小洲或者沙洲,七十二汀形容的是有很多这样的小岛或沙洲。 - 无风浪起: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没有明显的风浪
越王感应大士赞 海山崭绝,海涛舂撞。 海风披拂,海云飘扬。 仰慧日之破暗兮谁其迷照,观普门之不钥兮去不至方。 感应道交,叵测叵量。 越国投诚,菩提影现。 我作是说,增金以黄。 注释:越王:指越国的君主,这里借指南越国国王吴王夫差(前520―前473)。感应:即感应道,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都有因果联系,因缘具足才能产生结果。大士:指佛祖或菩萨。颂词中指大士的感应力。舂撞:冲击撞击。披拂:飘拂。普门
【译文】 莲花藕孔藏身,不显露一丝痕迹。 掀起云涛风浪,滋润大地万物。 它隐现于大小不同的荷叶之间,终究逃不过天地间的法则。 明眼人面前,它可贵也贱。 【注释】 1. 藕窍:荷花的莲蓬中有许多孔洞,用来存放莲子。 2. 应量之器:佛教用语,指能承受或容纳一切事物的东西。这里指自然界和人事规律。 3. 明眼人:有智慧、眼光敏锐的人。 4. 贱:轻视、看不起。 【赏析】
【注释】 大慧宏智二禅师:指大慧宗杲、宏智正觉两位高僧。 揖让图赞:描绘他们的风度。 载色载笑,和气津津:他们的笑容和蔼可亲,态度和善。 半前落后,超轶绝尘:他们行走时总是领先于别人一步,超然世外。 瘴面忽泽兮疾雷将奋,犀颅茁霜兮枯木生春:比喻他们像被瘴疠侵蚀的面容忽然变得滋润,就像猛烈的疾风将要到来,而像枯萎的树木又重新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般。瘴疠:瘴气,即湿热的病邪。犀颅:象的头颅。茁霜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庐阜山莲社图上所作的赞颂。庐阜山,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北,东临长江,西接九华山,为天台山之余脉。庐阜山的山神名叫“罗公远”,传说他曾在此炼丹,因此庐阜山又名“丹阳山”。诗人在这里游历,写下了《题庐阜山》等诗。这首诗是诗人对庐阜山莲社图所作之赞。 第一句“天运悠悠终典午”意思是说,天上的运转是永恒的,而人间的王朝更迭也是永恒的。“天运”,指天上的运行和运转;“终典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