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粗心惯崄夷,老胡鞭影露针锥。
行人拾得东门兔,谁管韩獹精力疲。
【注释】
外道:佛教认为外道是违背佛法的,指佛教以外的其他各教派。
东门兔:传说中月宫中有玉兔捣药。此处泛指月亮。
韩獹:即“寒蝉”,因秋天到来后其鸣声凄凉而得此名。
【赏析】
首句点明题目,写外道对佛经粗心大意、轻率从事。“外道”一词,是佛教徒的专用语。外道,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所传佛法之外的各种学说的总称。外道,就是那些不遵守佛祖教诲的人,也就是那些背离佛法的人。佛教讲究的是出世间的解脱之道,因此对于外道,佛教徒自然是要加以排斥和攻击的。
次句承上启下,由外道引出行人,再由行人引出诗人本人。诗题中的“问”字也由此句引出。“老胡鞭影露针锥”,这一句诗用典,典出《三国志.魏书.张既传》:“既在曹公坐,从容曰:‘马超者,雄才也。’太祖笑日:‘马超越龙逢,只可与言夏桀,安可以言殷汤?’既知太祖之不悦其言也,因以他语相难,太祖遂不复言。”这里,“老胡”指的是曹操,“老马”则指的是马超。因为马超曾经是曹操手下的将领,后来投降了刘备,所以在这里,马超被比喻为一个骑着老马的将军。“鞭影”是指曹操手中的铁鞭,“针锥”则是指马超的武器。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马超这个老家伙骑着一匹疲惫的老马,他的身上还背着一柄锋利的武器。
第三句诗承接前两句的内容,进一步展开想象。诗人看到马超这样疲惫的样子,不禁想到了自己。“行人拾得东门兔”,这句诗也是出自典故。《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今有兔,高头多足,食善饱,不知节。……今有一兔,高居笼中,饥无所食,渴无所饮,同束起,行弃之野外。此岂不兔类乎?夫养长易为功,杀生难为事。”这里说的是兔子虽然有四条腿,却无法逃脱猎人的捕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行人在路上捡到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虽然已经老了,但却依然保持着它的活力,它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口渴。
尾联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批评了那些不懂得爱惜生命、不懂得珍惜时光的人。他认为这些人就像是那只东门的兔子一样,虽然年纪已大,但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活力和热情。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还在浪费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是寓意深远。它通过描绘马超的形象,以及行人捡到兔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他鼓励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追逐那些虚幻的事物。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