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蝴蝶舞三台,啄木掉头鸣讶鼓。
处处相逢岑大虫,元来便是玄沙虎。

长沙令人问三圣南泉迁化向什么处去

长沙,地名。三圣,佛教语,指佛、法、僧三宝。南泉禅师是唐代僧人,姓赵州,故称南泉。他以禅悟著称,曾说:“逢着老僧便道:‘和尚!’”意思是遇到人就问他“和尚”干什么?南泉禅师的禅悟之境,就是禅宗所说的“见性”。所以诗人问南泉禅师的禅悟之境,也就是探求自己的本性。

探花蝴蝶舞三台,啄木掉头鸣讶鼓。

探花,唐时举荐人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这里是借指进士及第。三台:指道教中的三清。道家认为宇宙间有三位最高的神,即太清(玉清)上皇、禹余天清微宫紫微大帝和大赤天元始天尊。这里用三台代指三清。啄木,传说中一种能啄树中蛀虫的兽类。掉头,回身。这里的掉头鸣讶鼓,是形容啄木兽的威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的心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却不能动摇自己的意志,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目的。

处处相逢岑大虫,元来便是玄沙虎。

岑,岑参,唐代诗人,字云卿。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风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被誉为“诗仙”。玄沙虎,《传灯录》载,玄沙师备是临济宗的祖师,他曾经问门徒:“你见过老虎么?”门徒回答:“见过。”于是,师备就说:“你见过虎么?”门徒说:“没见过。”于是师备又说:“你见过我么?”门徒说:“没见过。”于是师备又说:“你见过虎么?”门徒说:“见过。”师备说:“你见过虎,还见过我?”这就是有名的“玄沙师备问话”。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南泉禅师禅悟之境的一种追问。南泉禅师的禅悟之境,就是禅宗所说的“见性”。诗人问南泉禅师的禅悟之境,也就是探求自己的本性。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种种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深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