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唤明朝作来年,明朝唤今夜作去岁。
即称来年今夜合来,既号去岁明朝合去。
来年今夜不见来,去岁明朝定不去。
既不来,又不去,业识茫茫无本据。
大圆镜里绝纤尘,个中岂著闲家具。
是则是,别又别,烁迦晃破秋天月。
庞公不昧本来身,大似飞龙成跛鳖。
尔诸人,瞥不瞥,灵利汉须看时节。
五九尽处又逢春,衲僧脑后三斤铁。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 今夜唤明朝作来年,明朝唤今夜作去岁。
- 这是首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通过“今夜”与“明朝”的交替,诗人强调了时间流逝的概念,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时间点看待相同的事物。
- 即称来年今夜合来,既号去岁明朝合去。
-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循环性。在这里,“来年”和“去岁”都是指未来或过去的时间,而“今夜”和“明朝”则是当前的时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
- 来年今夜不见来,去岁明朝定不去。
-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连续性。当一个人回顾过去的某个时刻(比如“来年”)时,那个时刻已经不复存在(“不见来”)。同样地,当人们展望未来(比如“去岁”的时候),那个时刻也即将到来(“定不去”)。
- 既不来,又不去,业识茫茫无本据。
- 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困惑或迷茫。诗人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时,发现无论选择“来”还是“去”,都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行为,没有明确的意义或目的。
- 大圆镜里绝纤尘,个中岂著闲家具。
- 这两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诗人将“大圆镜”比作一面镜子,用来反映事物的真相,去除任何多余的杂质或干扰。这里的“纤尘”指的是微小的灰尘或杂质,而“个中”则是指内部或核心部分。整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通过彻底的观察和分析,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 是则是,别又别,烁迦晃破秋天月。
- 这两句再次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使用“是则”和“别又别”这两个词语,强调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或观点。而“烁迦晃破秋天月”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情况的强大影响力和改变力。
- 庞公不昧本来身,大似飞龙成跛鳖。
- 这两句表达了对道德、智慧或精神境界的赞美。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将“庞公”(一个古代贤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与“飞龙成跛鳖”(一只失去翅膀的龙或一只受伤的鳖)进行对比,强调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尚的品质和智慧。
- 尔诸人,瞥不瞥,灵利汉须看时节。
- 这两句是对读者或听众的鼓励和提醒。诗人希望他们能够像“灵利汉”(聪明的汉)一样,时刻保持警觉和明智的判断,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做出正确的选择。
- 五九尽处又逢春,衲僧脑后三斤铁。
- 这两句是对佛教修行的隐喻。诗人通过对“五九”的描述,象征着修行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修炼和修行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和新生。而“衲僧脑后三斤铁”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象征修行者的内心坚定和毅力。整句话的意思是,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努力,修行者最终将迎来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佛法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修行和宇宙真理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