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征帆取次飞,何人解识箭锋机。
回瞻北阙君恩重,莫遣西风酒力微。
早为汉庭归吁俊,未妨周易去研几。
适斋老去诗犹健,闻道行歌昼锦归。
【注释】
明日征帆取次飞,何人解识箭锋机。回瞻北阙君恩重,莫遣西风酒力微。早为汉庭归吁俊,未妨周易去研几。适斋老去诗犹健,闻道行歌昼锦归。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春。时汪应辰已年过半百,在朝中担任枢密院事,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权相韩侂胄,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县)知州。这首诗即写于他赴任途中。
“明日征帆取次飞,何人解识箭锋机。”首联起句点出时间、地点。“明日”表明作者要远行,“征帆”则表明此行是出使远方。诗人面对即将远行的船帆,不禁想起自己的处境:朝廷中正直的大臣屡遭贬谪,如范仲淹、欧阳修、曾巩等人都先后被贬。因此,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何人解识箭锋机。”这里的“箭锋”比喻朝廷中的奸邪小人,他们像利箭一样锋利,而“机”则是他们的计谋,指他们的阴谋诡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朝政黑暗的愤慨之情。
颔联“回瞻北阙君恩重,莫遣西风酒力微。”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北阙”即指京城,诗人遥望京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首先,他对朝廷的腐败和黑暗感到愤怒;然而,他也深感皇帝对自己的恩宠,因为皇帝对自己始终信任有加,这使他既感激又担忧。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皇帝的忠心。
尾联“适斋老去诗犹健,闻道行歌昼锦归。”尾联两句以议论为主,但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热爱。他虽然年纪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诗歌创作依然旺盛;而且他还听说有人在宴会上吟诵自己的诗篇,这使他倍感欣慰。这里的“适斋老去诗犹健”指的是诗人在晚年还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而“闻道行歌昼锦归”则是说有人听到他的诗篇后,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仿佛他已经成为了富贵之人。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歌创作比作人生的一种成功状态,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感受的描写,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朝政黑暗的愤慨之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位士大夫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