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阜陵天上物,亦从潘李乞刀圭。
半规肯博千金璧,四海仍传一角犀。
柏叶春齐初养麝,髯松岁晚复然脐。
直须数子成家日,是我浯溪得再题。
和月林清玩墨
谁识阜陵天上物,亦从潘李乞刀圭。
半规肯博千金璧,四海仍传一角犀。
柏叶春齐初养麝,髯松岁晚复然脐。
直须数子成家日,是我浯溪得再题。
注释:
- 谁识阜陵天上物:谁能够认识阜陵(今江西南昌)的宝物?
- 亦从潘李乞刀圭:也像潘岳、左思那样向别人求取刀圭。潘岳,西晋文学家,字安仁;左思,西晋著名诗人。这里指文人雅士之间互相交流书画等艺术品。
- 半规肯博千金璧:月亮的形状如半月一样,能否博取价值千金的璧玉呢?
- 四海仍传一角犀:整个天下仍然流传着一角犀角的传说。犀角是珍贵的物品,此处指其珍贵程度。
- 柏叶春齐初养麝:柏叶春天时,麝香开始被养起来。
- 髯松岁晚复然脐:胡须松树,在岁末时分,又重新发芽。
- 直须数子成家日:直到你们成为名家之时。
- 是我浯溪得再题:这是我再次为浯溪所题写的诗。浯溪即今天的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陶溪古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于此作《琵琶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以“和月林清玩墨”起兴,赞美了画家的艺术才能和高超技艺。接着,作者以“谁识阜陵天上物,亦从潘李乞刀圭”两句表达了对画家作品的认可与赞赏之情。这里的“谁识”既指有识之士,又暗含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期待;而“亦从潘李乞刀圭”,则表明画家的作品并非自创,而是借鉴了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传承。接下来,“半规肯博千金璧,四海仍传一角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画家作品的价值与传播范围。这里的“半规”指的是月亮的形状,而“千金璧”、“一角犀”则分别象征着价值连城的珍宝和稀有的犀牛角,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画家作品的珍贵与独特。最后,“柏叶春齐初养麝,髯松岁晚复然脐”两句则是诗人对画家作品的赞美之词。柏叶春齐时已开始养麝,意味着画家的作品早已有了市场;而在岁晚之时,髯松又能焕发生机,这也暗示了画家的才气与创造力将永远持续下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画家艺术才能的赞美,又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