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成宝钵梅花供,带得金池莲叶香。
百亿万僧同一饱,弥陀接待胜诸方。

注释:

  1. 题喻弥陀接待院:题诗于喻弥陀接待院。
  2. 作成宝钵梅花供,带得金池莲叶香:制作了装满梅花的宝钵,用来供奉弥陀佛,并把金池莲叶的香气也带上来。
  3. 百亿万僧同一饱:供养无数僧人,使他们同样得到满足。
  4. 弥陀接待胜诸方:比其他地方更胜一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喻弥陀接待院所做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宝钵、梅花、金池莲叶等物品的描绘,表达了对佛陀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诗人通过“作成宝钵梅花供”一句,描绘出了一幅寺庙中供奉佛像的场景。宝钵作为佛教法器之一,象征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梅花则代表了佛教中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寓意着佛陀的教诲无处不在,为众生所应接。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佛陀的敬仰之情。
    “带得金池莲叶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佛教中的“金池”与“莲叶”联系起来。金池是佛教修行者常去的地方,代表着清净与智慧;莲叶则是莲花的叶子,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陀教义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第三句“百亿万僧同一饱”,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无数僧人共同享受佛陀教诲的画面。这里的“百千万僧”指的是广大的佛教徒,而“同一饱”则表明他们得到了佛陀的庇佑,生活得以安泰。这一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徒的关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佛陀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弥陀接待胜诸方”,则是诗人对整个佛教世界的评价。他认为喻弥陀接待院的接待方式胜过其他任何地方,这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喻弥陀接待院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这种以物寓情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