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天下士,惯识山中饥。
几年食君粟,一饭书百匙。
谓此真饱否,此饱谁安之。
伯氏昔在京,饭瘦崖书肥。
至今方舟上,儿啼妇褰衣。
仲氏亦远来,裹粮复能几。
卖金买书册,仆夫辍晨炊。
安能问饥饱,自信了不疑。
岁晚盍行道,西风颇劝归。
大贤事业定,试学摩腰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李提干(字知几)的。诗中通过对比伯仲之间的差异,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其事业成功的祝福。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伯仲天下士,惯识山中饥。
  • “伯仲”在古代指的是兄弟,这里比喻朋友间的地位或才能相当。
  • “天下士”意味着有才华的人很多。
  • “惯识山中饥”意指他们常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在饥饿时得到支持。
  • 译文:你们兄弟俩都是杰出的人才,你们总是知道在山中的人们需要帮助。
  1. 几年食君粟,一饭书百匙。
  • “食君粟”是指接受君主的供养。
  • “一饭书百匙”形容李提干的学问渊博,每顿饭都读很多书。
  • 译文:你已经吃了几年君主的供养,每一顿饭你都读了很多书。
  1. 谓此真饱否,此饱谁安之。
  • “此饱”指的是物质上的满足。
  • “谁安之”询问这种满足是来自哪里,是谁给予的。
  • 译文:你认为这样的满足真的够吗?是谁给了你这种满足呢?
  1. 伯氏昔在京,饭瘦崖书肥。
  • “伯氏”可能指的是某个人。
  • “在京”表明此人当时在北京。
  • “饭瘦崖书肥”形容他虽然生活简朴,但书籍却很丰富。
  • 译文:你哥哥以前在京城的时候,生活虽然简单,但书籍却很丰富。
  1. 至今方舟上,儿啼妇褰衣。
  • “方舟”通常指船只。
  • “儿啼妇褰衣”描述了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孩子们在哭,妻子也在忙着穿衣。
  • 译文:直到现在,你们还在乘船出行,家中的孩子们在哭泣,妻子也在忙着准备衣服。
  1. 仲氏亦远来,裹粮复能几。
  • “仲氏”可能指的是另一位朋友。
  • “裹粮”是指带着粮食去旅行或工作,“复能几”可能表示携带的粮食很少。
  • 译文:你的另一位朋友也从远方来,他带的粮食很少。
  1. 卖金买书册,仆夫辍晨炊。
  • “卖金”意味着为了购买书籍而卖掉了自己的财物。
  • “仆夫辍晨炊”描述仆人因为主人的命令而停止早晨的劳作,专门去做饭。
  • 译文:为了买书,他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金子,让仆人停止了早晨的劳作。
  1. 安能问饥饱,自信了不疑。
  • “安能”意为怎么能。
  • “自信了不疑”表明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不会因为别人的困境而产生疑虑。
  • 译文:我怎么能够问你是否饱足,我已经足够自信了,不再怀疑。
  1. 岁晚盍行道,西风颇劝归。
  • “盍行道”意为何不行动起来。
  • “西风颇劝归”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西风吹拂,给人一种回家的冲动。
  • 译文:年末之际,为什么不行动起来,秋风似乎也在鼓励你回家。
  1. 大贤事业定,试学摩腰围。
  • “大贤”可能指的是伟大的贤者。
  • “摩腰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学习、修身养性等。
  • 译文:伟大的贤者的事业已经确定,试着学习如何修身养性吧。

赏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两位朋友的不同生活状态和行为,展示了他对友谊的深刻理解和珍视。诗中不仅赞美了他们的才华和学识,也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状况的同情和理解。同时,通过使用生动的描写和对话形式,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友情和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