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知无极,穷秋日向残。
孤泉泻空白,众木倚云寒。
静想猿啼苦,危闻客过难。
寸心宁可寄,前去雪漫漫。
【注释】
①巴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山与巫山之间。②穷秋:深秋。③孤泉:一泉独流。④众木:众多树木。⑤猿啼苦:猿猴的叫声让人感到哀愁。⑥危闻:危峭的声音传来。⑦寸心:一寸之心,指自己的一片心意。⑧去:往。⑨雪漫漫:指山路崎岖难行。
【赏析】
此诗是李白在夔州作客时写的。诗人远望着茫茫无际的三峡,想到自己身处险恶的旅途之中,不由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意境苍凉悲壮,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
首联写诗人远望三峡,只见群山连绵不断。“知无极”,极言山势之高。“穷秋日向残,孤泉泻空白”,写诗人所见所感。“穷秋”是深秋,“残”是尽,“白”是空,“寒”是冷峻,这四字把三峡的雄伟气势、峥嵘景色以及诗人置身其间的感受都表现出来了。
颔联写诗人在三峡中看到的景物。“倚云寒”,形容林木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直插云天;“众木”二字说明不是一般的树,而是一些参天大树。“孤泉泻空白,众木倚寒云”,是说在这寒冷的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有一股清泉独自流淌,它那潺潺的流水声,就像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从空中落下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令人感到无比的凉爽。诗人以泉水和树木为画笔,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图景。
颈联写诗人观景时的心情。“静想”两句写诗人听到猿猴凄厉的叫声而倍感悲哀;“危闻”两句写诗人听到船夫艰难地过江的声音也感到担忧。“猿啼”句写山中猿猴哀鸣不已,声音凄凉;“客过”句写船上人行船艰难,步履维艰。诗人通过这两个细节描写,将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
尾联写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寸心”,即寸许之心,指自己的一片心意。“宁可寄”,意思是宁愿把自己的心交给大自然。“前雪漫漫”,指前面的道路漫长,大雪皑皑。诗人在这里用“前”字表示时间的流逝,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译文】
只见连绵不断的群山;秋天到来,太阳渐渐西沉,只剩下残阳斜照。一泉之水,从高山之上泻下,流经空旷之地,显得格外清白。众多树木耸立于山巅,犹如倚靠在云朵之上,显得更加苍劲、挺拔。静听猿猴啼叫,让人感到万分哀愁;听闻船夫过河艰难,也让人感到忧心重重。我的心怎能轻易地寄寓在这片山水间,前面还有漫长的道路等待着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