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地无深托,飘然又出关。
秋声动群木,暮色起千山。
岸草随秋远,江云入望闲。
何宵发孤咏,月冷洞庭间。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 要地无深托,飘然又出关。
- 注释: 此处“要地”指的是一个重要的或战略位置,“深托”意味着长久的依托。而“飘然又出关”则表达了作者离开这个重要地方,再次进入外界的情境。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离开自己重要的、长期居住的地方,再次步入外面的世界,给人一种离别之感。通过使用“飘然”一词,增添了一种轻盈和自在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决绝和坚定。
第2句: 秋声动群木,暮色起千山。
- 注释: “秋声”指的是秋天的声音,“群木”指众多树木,“暮色”指傍晚的景象。
- 赏析: 此句通过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秋声让众多树木摇曳生姿,而暮色中的千山则显得更加宁静深远。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第3句: 岸草随秋远,江云入望闲。
- 注释: “岸草”是指岸边的草地,“秋远”表示季节的远去和变化。“江云”是指江上的云朵,“入望闲”则形容这些云彩在观望中显得悠闲自得。
- 赏析: 此句继续描绘了秋季景色的变迁,从远处的草木到近处的江云,展现了从春到冬的自然过渡,同时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心境。
第4句: 何宵发孤咏,月冷洞庭间。
- 注释: “何宵”指的是什么时辰,“孤咏”表示独自一人吟诵,“月冷洞庭间”描述的是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象。
- 赏析: 最后一句以问句开头,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性。这里的“月冷”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寒冷,与前面的景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译文
送别李堪/李叔向(李叔向为唐代著名诗人),我离开了这片重要的土地,又再次踏上出关的路。秋天的声音让众多的树木都颤动起来,黄昏的时候,千山万岭的景色开始出现。岸边的草地随着秋日的到来逐渐变得遥远,江上的云彩在我远眺的时候显得格外悠闲。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吟诵着诗歌,月光照在冰冷的洞庭湖面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离别故土、再度启程的复杂情感,以及面对自然变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