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拙藏锋过暮年,高名何必指前贤。
祇于心上标空界,谁说壶中别有天。
郁密远林停宿雾,萧骚疏竹扫寒烟。
从兹不更移瓶锡,身外无馀意了然。
山居诗 其三十六
抱拙藏锋过暮年,高名何必指前贤。
祇于心上标空界,谁说壶中别有天。
郁密远林停宿雾,萧骚疏竹扫寒烟。
从兹不更移瓶锡,身外无馀意了然。
注释:
抱拙藏锋:抱着笨拙的态度,隐藏着锐气。过暮年:度过晚年。
高名:高尚的名声。
祇:只。于心上标空界:在内心划分出一片虚无的领域。
谁:哪。壶中别有天:比喻心境超脱物外。
郁密远林停宿雾:浓密的远山树影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雾。
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疏竹扫寒烟:稀疏的竹子扫去了寒风中的烟雾。
从兹:从此以后。移瓶锡:移动酒壶里的锡制酒器。
了然:明白、清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
第一句“抱拙藏锋过暮年,高名何必指前贤。”表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认为,既然自己已经过了人生的晚年,那么再追求高名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第二句“祇于心上标空界,谁说壶中别有天。”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在心中划分出一片虚无的领域,来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在他的生活中得到了体现:他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三句“郁密远林停宿雾,萧骚疏竹扫寒烟。”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画面。在远处的山林中,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在近处的竹林中,风吹动竹叶发出萧骚的声音,仿佛在扫去寒冷的烟雾。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四句“从兹不更移瓶锡,身外无馀意了然。”总结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决定从此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种态度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怀。这种情怀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也反映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