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五,有宾兼有主。
辊出雪峰毬,打动禾山鼓。
天帝释摇头,大梵王作舞。
不透上林关,未敢轻相许。
空生不解此家风,惹得岩前华似雨。
【注释】
八月二十五,有宾兼有主。辊(gǔn)——滚动。雪峰毬(qiú),即皮球,用雪制成,形圆而大。《旧唐书·李靖传》:“又尝于苑中掷雪球,人执之不得离手。”禾山鼓:相传神农氏曾以石击五谷,使谷物成熟,后人遂称谷物为“禾”。《太平御览》卷七九二引晋崔豹《古今注》:“神农氏以赭鞭鞭百草,尽地生草,或味不美,因复重蒸而种之,一曰:‘以赭鞭百谷。’”天帝释,佛教谓天神。大梵王,梵语Dharmaraja的音译,意译为“施主”,又称“善首”等,指佛教中的护法神。上林关,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北。汉宣帝时置,故址在今周至县北。许,许诺。空生,即僧璨。华雨,花如雨下,形容落花之多。
【赏析】
这首诗写秋日赏景,诗中描绘了一幅秋风吹动着落叶纷飞、落英缤纷的景象。全诗四句,每句六字,押平韵,语言明白晓畅,对仗工整。
第一句“八月二十五,有宾兼有主”点明了时间和人物;第二句“辊出雪峰毬,打动禾山鼓”则描写了当时的具体景象,雪峰毬和禾山鼓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乐器。雪峰毬是用雪制成的皮球,而禾山鼓则是以木为框、竹为面、皮绳系柄的一种打击乐器。两者都是当时人们喜爱的娱乐用品。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这番景象的感受。大梵王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威严;而天帝释则被吓得连连摇头。这里的天帝释与大梵王之间的互动,既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讽刺,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一联“空生不解此家风,惹得岩前华似雨”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繁华的景象只是一种表面的繁华,不值得羡慕。同时,他也没有因为这种繁华而沾沾自喜,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