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老子一僧耳,打雨骂风无别伎。
海上禅流未识渠,将谓三头仍六臂。
两川迈往初不然,我喜其行重说偈。
披秀庵前癞狗儿,要见衡阳只这是。

【注释】

衡阳老子一僧耳:衡阳是个偏僻的地方,老子是道家的始祖。二僧:指作者和另一僧人。打雨骂风:形容他修行不谨,到处惹事。无别伎:没有其他的伎俩。海

上禅流:禅宗在海上传播。识渠:认识他。将谓:认为。三头六臂:佛教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有神赐他三只眼睛,六只手臂。这里比喻二僧神通广大,法力高强。

两川:指湖南、湖北一带。迈往:远行。说偈: 讲述佛经。披秀庵前癞狗儿:披秀庵前有个癞子,自称是罗汉转世,要见二僧。癞狗: 形容人长得丑陋。这是作者对二僧的戏称。要见衡阳只是这: 要求见见二僧,就凭这癞狗吗?

【赏析】

此为送二僧之衡阳而作的七律诗。诗人借“二僧”之口,道出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和看法,表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

首联“衡阳老子一僧耳,打雨骂风无别伎”,意思是说在偏远的衡阳,只有一位出家之人,他虽然经常下雨天骂风,但是并无什么特殊的本事或伎俩。这里,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对这位和尚的不满和讽刺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看法:佛法并非神秘莫测,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勤修苦练才能获得真谛。

颔联“海上禅流未识渠,将谓三头仍六臂”,意思是说在遥远的海上,那位神秘的和尚还没有被人们所了解,人们认为他有三头六臂的神力。这里,诗人再次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那位和尚的神奇之处。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佛法并非只有神通广大,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修行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颈联“两川迈往初不然,我喜其行重说偈”,意思是说在湖南湖北一带,人们对于这位和尚的态度并不太友好,甚至有些排斥。然而,我却非常喜欢他的行为举止,常常向他请教佛经。这里,诗人用反问句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法的认同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披秀庵前癞狗儿,要见衡阳只这是”,意思是说在披秀庵前有一个癞子,自称是罗汉转世,要求见到这位和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就是真正的罗汉转世了。这里,诗人用诙谐的语言,来回应前面的疑问,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信仰和执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启示和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