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学隐沦,此去向吴津。
千古是非地,一灯烟雨村。
烽尘连楚戍,榆柳隔淮春。
别后新吟句,何人可共论。

注释:

  1. 无心学隐沦:无心学习隐居。
  2. 此去向吴津:此去,指送别;吴津,指长江入海处;
  3. 千古是非地:千古,千年;是非之地,指纷争不休的地方。
  4. 一灯烟雨村:一灯,一盏灯。烟雨村,指江南水乡。
  5. 烽尘连楚戍:烽尘,烽火和尘土;楚戍,楚地的边塞。
  6. 榆柳隔淮春:榆柳,榆树和柳树;淮河,淮河以北。
  7. 别后新吟句,何人可共论:新吟句,新的诗作;何人可共论,没有人可以一起讨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友情深厚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全诗以“送人之吴”为题,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深深的友情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联“无心学隐沦,此去向吴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面对友人即将远行,心中却充满了不舍。吴津,指的是长江入海处,是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方。这句诗通过对“吴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舍之情。
    颔联“千古是非地,一灯烟雨村。”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千古,千年;是非之地,指纷争不休的地方。这句诗通过对比“千古是非地”和“一灯烟雨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奈和哀伤。
    颈联“烽尘连楚戍,榆柳隔淮春。”描绘了一幅战争纷扰的景象。烽烟,烽火和尘土;楚戍,楚地的边塞。这句诗通过对比“烽火连天”和“榆柳遮春”,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向往。
    尾联“别后新吟句,何人可共论。”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深厚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新吟句,新的诗作;何人可共论,没有人可以一起讨论。这句诗通过对“新吟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于人生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