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吟情懒,天涯望欲昏。
断云流涧水,残月照衡门。
猿啸它山树,砧声何处村。
浮名身外事,于此不须论。

东斋书事

客居之地心情懒散,天涯远望令人昏昏欲睡。

断续的云彩流过山峰溪涧,残月照亮衡门。

猿猴在它山中啼叫,砧声来自何处村落?

浮名身外的事,不须再论。

译文:
客居之地心情懒散,天涯远望令人昏昏欲睡。
断续的云彩流过山峰溪涧,残月照亮衡门。
猿猴在它山中啼叫,砧声来自何处村落?
浮名身外的事,不须再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东斋书事时的心情和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的“客里吟情懒,天涯望欲昏”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东斋书事时的心境:客居之地,心情懒散,遥望远方,感到疲惫无力。这种心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名利的厌倦和淡泊。

“断云流涧水,残月照衡门”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断续的云彩流过山脉溪涧,残月照亮了衡门,这些自然景物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这些自然景物也映照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关注内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猿啸它山树,砧声何处村”两句,通过描绘猿猴和村民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猿猴在它山中啼叫,村民在何处村落中传来砧声,这些画面似乎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诗人通过观察这些生活场景,感叹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名利只是身外之事,不值得再去纠结和计较。

“浮名身外事,于此不须论。”最后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浮名身外之事,并不重要,不必再去争论和纠结。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然和超脱,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东斋书事时的心情和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他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