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门烟霭外,地阔水城高。
蜃气蒸吟鬓,霜风入缊袍。
数程秋岸雨,一饭野船蒿。
若问当时事,人夸有二豪。
【注释】
阖门烟霭外,地阔水城高。——关门之外,烟雾缭绕,大地辽阔,江面宽阔。
蜃气蒸吟鬓,霜风入缊袍。——海市蜃楼在上空变幻,寒风吹透衣裳,诗人已到秋天,却未归家。
数程秋岸雨,一饭野船蒿。——一路上都是秋日的岸边细雨,一顿饭是在野船上吃的,形容旅途艰难。
若问当时事,人夸有二豪。——如果你问我当时的一些事情,人们会称赞我有两位朋友。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诗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尉后所作。诗中描绘了自己送别友人吴郡(今江苏苏州)游历的情状及沿途所见的景色。
首联:“阖门烟霭外,地阔水城高。”开门见山,以景起兴。“阖”指关闭,“烟霭”指烟雾,“地阔水城高”即指吴地(今江苏南部)之广袤和地势之高峻。此句是说,自己正闭门闲居,门外烟霭弥漫,远处大地辽阔,江流滔滔,水城高耸云端。
颔联:“蜃气蒸吟鬓,霜风入缊袍。”颔联紧接上文,进一步写自己送别的情状。“蜃气蒸”即指海气上升,这里指海上的蜃楼幻影。“吟鬓”代词“白”,指自己的头发已斑白。“霜风入缊袍”即指寒风刺骨,衣衫单薄。这两句是说自己正在送别友人吴地游玩,而此时正值深秋,故有霜风入衣之感。颈联:“数程秋岸雨,一饭野船蒿。”“数程”即多程,“野船蒿”即草船、芦苇做的船。这是说,自己正在送友人经过许多秋日的岸边细雨,并且正在吃野船中的食物。尾联:“若问当时事,人夸有二豪。”尾联点出题旨,表明自己在送别友人之际,还不忘谈论当年之事。“二豪”指李白、杜甫,诗人自谦不及二人才华出众。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是,它没有直接描写送别的场面和情景。而是借送别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和不平。前四句先从自己送别友人的行踪落笔:自己闭门闲居,出门送别友人,友人去往吴地游玩。中间四句写自己在送别友人之际所见到的景色:远望烟波浩渺的吴地、看到海市蜃楼、感受到阵阵寒意以及听到途中秋雨萧萧。最后两联则转入对友人的劝慰,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和对友人的赞美。全诗结构完整,意境浑融,语言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