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生冤家,人天不喜见。
忒杀聱头,却通一线。
劈胸拳下破牢关,大用机轮辘辘转。
【注释】
- 「佛祖生冤家,人天不喜见」:佛祖与众生之间有深仇大恨,人们不愿意看到他们相见。
- 「忒杀聱头」: 「太」是副词,加强语气;「聱头」,即「声音」的古语词。
- 「却通一线」: 却能打通一条通道。
- 「劈胸拳下破牢关」:用拳击打胸膛,打破束缚。
- 「大用机轮辘辘转」:运转得非常快。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一位禅师的,他住在一个庵子里。诗人对他的修行和悟道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他高超技艺的赞扬之情。
首句「佛祖生冤家,人天不喜见」。这句话的意思是,佛祖和众生之间有着深深的仇恨,人们都不愿意看到他们相见。这里用了佛教中的因果循环的观念,将佛陀视为前世之敌,从而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在佛教中被视为修行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诗中的第二句「忒杀聱头,却通一线」。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佛陀与众生之间有着深厚的仇恨,但是他却能通过一丝缝隙,与众生沟通。这里的「忒杀聱头」是强调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他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化解冲突。而「却通一线」则表明佛陀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仍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的三句,描述了禅师在修行过程中的技艺。其中,「劈胸拳下破牢关」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禅师运用拳头攻击胸膛,突破束缚的情景。这里的「破牢关」是指打破内心的障碍,实现心灵的自由。而「大用机轮辘辘转」则是形容禅师的智慧如同旋转的车轮一般,不停地转动,为众生提供指引。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修行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师技艺的赞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慈悲、智慧等教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