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十七,被命来尸败席。
陈逋弊积如山,中外仓库赤立。
勉效佛在世时,持钵沿门求乞。
不惮涉险登危,波波为众竭力。
逗到四月十五,恰满六个月日。
诸方禁足安居,双林岂容禁足。
领众展转求贤,然后求己的实。
心空及第归来,和这自己抛掷。
更有一事告报,古圣言端语的。
宁可热铁缠身,不受信心人衣。
宁可镕铜灌口,不受信心人食。
吃饭忽咬著砂,一生参学事毕。
若不量彼来处,水也难消一滴。
且誵讹在什么处,直待当来问弥勒。
【注释】
- 偈:佛教经文的一种体裁。
- 僧:出家人,即僧人。
- 尸:指和尚。
- 陈:堆积。
- 仓廪(lǐn):仓库。
- 佛:指佛祖释迦牟尼。
- 双林:指寺院的两座树林。
- 端:正。
- 和:同“合”。
- 誵讹:音义之误,也作“舛讹”。
- 水:指佛教中的水。
- 弥勒:指弥勒菩萨,即未来佛。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寺庙里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出家人生活的感悟与体会。诗中描述了出家和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出家人应该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首句“去年十月十七”,诗人回忆了去年的某个时间点,那时他被任命来到寺庙担任和尚。接着,用“被命来尸败席”这句话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感到十分失落和无助。
诗人描述了出家和尚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依然坚持修行,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一句通过描绘和尚们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勉效佛在世时,持钵沿门求乞”,则进一步描绘了出家和尚的形象。他们就像佛陀一样,为了追求真理而四处奔波,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坚持修行。
诗人又描绘了出家和尚的生活态度,“不惮涉险登危,波波为众竭力。”这两句诗表达了出家和尚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在佛教中被认为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最后两句“逗到四月十五,恰满六个月日。”则是诗人对出家和尚修行时间的感慨。从四月十五开始,他们已经连续修行了六个月,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们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汗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出家和尚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