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见面不须论,枉到防风县外村。
强半春光烟雨里,分明闭却柏山门。
注释:
闻名见面不须论,枉到防风县外村。
强半春光烟雨里,分明闭却柏山门。
译文:
听说你名声很大,不必多言,我已经来了。
我大半时间都在春天的烟雨中度过,现在才来到防风县外的村庄。
这里分明就是柏山,但是被你紧闭的大门挡住了。
闻名见面不须论,枉到防风县外村。
强半春光烟雨里,分明闭却柏山门。
注释:
闻名见面不须论,枉到防风县外村。
强半春光烟雨里,分明闭却柏山门。
译文:
听说你名声很大,不必多言,我已经来了。
我大半时间都在春天的烟雨中度过,现在才来到防风县外的村庄。
这里分明就是柏山,但是被你紧闭的大门挡住了。
诗句释义: - 大歇和尚赞:这是诗的标题,表明这是一首赞美大歇和尚的作品。 - 担一字板:意思是拿着一块木制的牌子或板子。这可能指的是某种表演艺术或武术的一部分。 - 丧却生涯: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或目标。这可能反映了大歇和尚放弃世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修炼或修行。 - 见聩翁顶门有窍:形容一个人耳聋,无法听到声音。这暗示了对大歇和尚的一种评价,可能是认为他过于专注于精神修养,以至于忽略了与外界的交流
【注释】 难:不易。儋耳:指贬谪之地广东的儋县。安然:平静安定的样子。玉堂:古代官署的美称,这里泛指朝廷。来往:往来之间。借书:借用别人的书来读。借笠:借用别人的草帽遮阳。瘴烟:瘴气,一种有毒的气体,这里泛指南方潮湿炎热的地方。赏析:这是一首赞美东坡先生在海南儋州的生活和性格的诗。首句“难将得丧动天常”表达了作者认为得与失是天地间自然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也反映了东坡先生的淡泊名利
诗句逐句释义: 1. 丹成于太初之先,道济乎后地之极。 - 注释:指修炼得道,成就了超凡的境界或事业。 - 赏析:诗人通过“丹成”和“道济”两个词,展现了自己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理想。 2. 负勋名阀阅之寄,忘生长富贵之习。 - 注释:“负勋”意为承载功勋,“阀阅”指的是家族世代的荣耀,“生富贵”指出生就拥有财富和地位。 - 赏析:诗人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沉溺于家族荣耀
【注释】 渊明赞:陶渊明的赞美诗。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归去来辞》中的名句,意即回归自然,躬耕田园。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句子,意谓心无杂念而悠闲自得。眼底,眼中。黄花,这里指菊花,陶渊明有《咏菊》诗多首。岁岁,每年。 【译文】 田园荒芜很久了,我回去种田啊,自己带着锄头。 眼前忽然看见了南山,那山上没有一点人烟,只有菊花年年盛开,却依然难如人意。 【赏析】
无准和尚赞 奋身铁色,飞崖倒戈。欠蹄少角,勇猛无畏。 得聩翁之聪而震忽雷,乘云巢之云而撒巨雹。 远若可亲,迩而愈邈。 拈死柴头,煨文武火,而起龙宫之烈焰。 以广长舌,谈真圣谛,而被天子之恩渥。 或谓为密庵破庵,跳篱蓦墉之克家。 岂知是脩水黄梅,寒霜冷焰之超卓者也。 注释:奋身铁色,飞崖倒戈。形容勇猛无畏,像铁一样坚硬,像悬崖一样陡峭。 欠蹄少角,勇猛无畏。形容勇敢无畏,像缺少了蹄子和角的野兽一样
【注释】: 1. “郁山主赞”:即“郁山主赞诗”,指《拾得诗》中的一首诗。 2. “明珠”:喻指珍贵的人才或物品,此处指捡到的宝贝;“笑口开”:形容人高兴的样子。 3. “谓言尘尽转尘埃”:意指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就像尘土一样随波逐流,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4. “若无直下承当分”:没有及时承接或承担责任的意思;“孤负驴儿一攧来”:形容自己像驴子一样辛苦劳碌却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注释】 来无地头:来到何处,没有固定的地方。 去有踪迹:离去时留下痕迹。 苦海无边:比喻人生痛苦无穷。 普贤:佛名,即文殊菩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物寄意,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首句“来无地头,去有踪迹”是说人来到世上没有固定的去处,离去时却留下痕迹。这既是对人生的概括,也寓含着诗人自己的处境。 第二、三句“笑不省是什么意,扫不尽几多狼藉”
【注】 ①船子和尚:唐代著名禅师,号船子和尚,俗姓张,潭州人。②轻舟荡漾戏:轻舟荡漾,形容小船儿在水面上轻轻摇晃。③命如丝:指生命像细丝一样脆弱,不堪一击。④一挠未展:形容船夫的手艺高超,船身刚要被掀起,又被稳稳地撑住。⑤伶利阇梨欲到时:伶利阇梨指船夫,到时指他到达目的地。⑥烟波外:指江水、湖泊、江河之外。⑦阁(gé)梨:梵语“伽”的音译,意译为“师”,是佛教僧侣的通称。⑧嚄嚄(yāo yāo)
这首诗的注释是: 政黄牛赞 江海归来知几年,却从牛背看风烟。 十成一转倒跟语,万象终难举得全。 译文: 在江海归途中,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是几年过去。我坐在黄牛背上,俯瞰着周围的风烟景色。黄牛的蹄子转动,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难曲折;而眼前的万物,虽然繁多复杂,但却难以全部掌握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海归来后,坐在黄牛背上眺望风烟景色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
【注释】 苕帚:竹制的扫帚。不亭:不停止地。想得:想象着。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省。五台:指五座佛教圣地。无此一天明月:意即“没有这样的月光”,形容月亮的皎洁。 【赏析】 《寒拾赞》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写景咏人,以景喻人,寄情山水,抒发了对友人张思叔(时为成都太守)的怀念之情。诗中“眼观”与“口说”、“峨眉五台”与“明月”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注释】 鉴维那:鉴真和尚。维那:梵语Vina,意为“首领”或“教师”。这里指日本佛教的领袖、高僧。归蜀:回到中国,泛指回到故乡。 峨眉山月古关情:峨眉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唐代诗人杜甫有“峨眉山月半轮秋”之句。此句意指诗人对峨眉山的美景留连忘返。古关:古关塞,指四川一带的险要之地,这里泛指四川。 流入渝江影倍清:渝江,即大渡河,在今四川省乐山县东。这句意指峨眉山月映照在大渡河上
灵隐得 猿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接下来是诗句的译文: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译文:这份思念未曾平息,更因猿啼声声入夜而频频回响。 -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译文:从这飞来峰下的寺庙出发,又将有多少人为此而肝肠寸断。
【注释】 破晓:天刚亮的时候。汲清泠:用瓦瓶取水煎茶。石鼎移来:将石鼎移来烹茶。万壑松风:指山间的松林发出阵阵清风。一啜:饮一口。双袖:袖子,代指双手。笼:笼罩、包围。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清晨到惠山上煎茶的情景。首句写汲泉煎茶,以“瓦瓶”“破晓”点明时日;次句写移石鼎于新泉旁,以“石鼎”“坏砌”点明地点;三句写煎茶时,以“松风”“一啜”“自笼”点明动作和环境。最后一句写煎茶完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觅诸方偈眼能乖:“寻访各地的佛经和偈语,但总是觉得它们不够完美。” 这里的“偈眼”指的是佛经中的智慧和启示,而“乖”则是不匹配、不完善的意思。 2. 不把炊巾乱展开:“就像不随意地展开一张折叠的毛巾一样,保持其整齐与秩序。” 这里用“炊巾”比喻佛经,暗示了作者尊重和珍惜这些经文的态度。 3. 知得一峰天下秀:“知道一座山峰的壮丽之美
诗句原文: 来从衡岳画图间,双眼无非向上看。 放一头低相见去,方知玉几最高寒。 译文: 你如同从衡山上的画作中走来,眼中只有对高处的追求和向往。放下你的骄傲,低下头来与我相见,才能感受到你内心的高洁与坚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上人的形象和他内心的追求。诗中的“衡岳画图间”暗示了上人是从高山之巅来到人间的,而他的双眼则始终注视着天空和更高的境界。这种对高处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澓首座出世,指雪窦山的僧人。老气如虹久屈蟠,意思是老气纵横,久已屈居人下。把茅容易入深山,意思是把茅草轻易地放入深深的山中。长庚未话先肠断,意思是长庚还没有说话就已经让人心碎。冷债如今要得还,意思是现在终于可以偿还过去的债务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雪窦山僧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诗。首句“澓首座出世上雪窦”,描绘了雪窦山的僧人形象,他们虽然生活在世间,但却有着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