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馀江上别,一锡寄扁舟。
远度浮残照,千峰指旧游。
疏钟沈杳霭,群木落高秋。
莫负重来约,禅心本自由。

【注释】:

  1. 吟馀江上别:在江边吟咏之后与遇贞师告别。
  2. 一锡寄扁舟:用一块小小的锡箔封缄信函,托付给扁舟(小船)送回。
  3. 浮残照:残阳映照水面。
  4. 千峰指旧游:千座山峦仿佛指引着过去游玩的地方。
  5. 疏钟沈杳霭:稀疏的钟声沉入幽深的雾气之中。
  6. 群木落高秋:众多的树木在深秋时节落叶纷飞。
  7. 莫负重来约:不要辜负过去的诺言或约定。
  8. 禅心本自由:禅宗修行的心本来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遇贞师回归四明山而作。诗中既表达了对遇贞师的深情厚谊,又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而又富有韵味。
    首联“吟馀江上别,一锡寄扁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在江边吟咏之后,诗人与遇贞师依依惜别,然后用一小块锡箔封缄信函,托付给扁舟送回。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送别时的庄重和深情。
    颔联“远度浮残照,千峰指旧游”则描写了诗人独自归途中的景象。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波纹;远处的千座山峰犹如在指引着诗人去往过去游玩的地方。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历程。
    颈联“疏钟沈杳霭,群木落高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经历的秋日景色。稀疏的钟声沉入幽深的雾气之中,众多树木在深秋时节纷纷落叶。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莫负重来约,禅心本自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决心。他承诺不会忘记过去的诺言或约定,同时强调自己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里的“禅心”一词既指佛教中的禅宗修行之心,也泛指一种追求自由和解脱的心灵状态。这种心态使得诗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不被外界所干扰。
    这首诗通过送别、归途、季节变换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心灵体验。它既表达了对遇贞师的感激之情,又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又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和信心。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