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秋色暮,幽思起穷居。
风叶寒侵梦,窗灯冷照书。
砌深虫韵咽,天淡雁行疏。
终谢人群去,孤峰待结庐。
【赏析】
《秋夕》是唐代诗人王绩所作的五首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写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独居幽处的情景和心情。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个场景或表达了一个感情,但最后两句却将前面所有的景象都概括起来,点出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沧江秋色暮(沧江:即沧浪之水;秋色:指秋季的景色。暮:傍晚)——沧浪之水映照着黄昏的天色,秋天的颜色已经笼罩了大地。
幽思起穷居(幽思:深沉的思念;穷居:独居)——在这寂静的傍晚时分,我沉浸在对家乡的深情思念之中。
风叶寒侵梦(风叶:秋风中摇曳的树叶;寒:寒冷;侵:侵入),窗灯冷照书(寒:指灯光微弱;照:照亮)。——秋风萧瑟,吹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有寒意袭来,打断了我的美梦。而一盏昏暗的灯光下,我在昏黄的灯光中苦苦地研读着手中的书籍。
砌深虫韵咽(虫韵:蟋蟀叫声,这里指秋虫声;咽:声音低沉)——夜已经很深了,蟋蟀的叫声也渐渐低沉了下来。
天淡雁行疏(淡:天空之色;雁行:大雁飞行时排列成V字形状;疏:稀疏。——天空渐渐变得淡薄,一行大雁飞过,显得格外的稀疏。
终谢人群去(终:最终;谢:辞别;人群:世俗之人)——终于要告别世俗的人潮,独自隐居于这孤峰之下了。
【翻译】
沧浪之水映照着黄昏的天色,秋天的颜色已经笼罩了大地。
在这寂静的傍晚时分,我沉浸在对家乡的深情思念之中。
秋风萧瑟,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打断了我的美梦。而一盏昏暗的灯光下,我在昏黄的灯光中苦苦地研读着手中的书籍。
夜已经很深了,蟋蟀的叫声也渐渐低沉了下来。
天空渐渐变得淡薄,一行大雁飞过,显得格外的稀疏。
终于要告别世俗的人潮,独自隐居于这孤峰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