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苇森森,飞翔岂易寻。
印沙踪自浅,傍水意还深。
顶撼丝难断,翎飘雪未沈。
终宜鸳作侣,宁肯杂凡禽。

【注释】

  1. 烟雨苇森森:形容芦苇茂密,烟雾缭绕。
  2. 飞翔岂易寻:意思是说飞翔在茫茫的芦苇之中,是不容易找到的。
  3. 印沙踪自浅:在水迹中留下的脚印很浅。
  4. 傍水意还深:在水边留下深深的印记。
  5. 顶撼丝难断:鹭鸶的羽毛可以像丝一样被折断。
  6. 翎飘雪未沈:鹭鸶的羽毛轻盈如雪一般洁白且不易沾湿地面。
  7. 终宜鸳作侣:最合适的伴侣是鸳鸯。
  8. 宁肯杂凡禽:宁愿选择不与普通的鸟类为伍。

【译文】
烟雾笼罩下的芦苇丛生,鹭鸶飞翔时很难寻找。
水中的踪迹浅浅,岸边却留下深深的痕迹。
鹭鸶的头顶仿佛连着丝线,难以折断,
它的羽毛轻如雪花,从不沾湿地面。
最合适的伴侣是鸳鸯,不愿和普通鸟类相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湿地景象。诗中的鹭鸶以其独特的飞行方式和优雅的姿态成为了诗人笔下的焦点。鹭鸶在烟雾缭绕的芦苇丛中飞翔,其飞行轨迹虽然难以捉摸,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反映了鹭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角色,它不仅是捕食者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诗中的“印沙踪自浅”和“傍水意还深”两句分别描述了鹭鸶在水面和湿地上的活动特点。鹭鸶在水中留下的痕迹非常浅,显示了它们善于隐蔽和游弋的特点;而它们的足迹却在岸上显得深刻,这可能暗示了鹭鸶对湿地资源的依赖和利用。

诗的最后两句“终宜鸳作侣,宁肯杂凡禽”表达了诗人对鹭鸶这一特殊鸟类的喜爱,认为它们是最适合的伴侣。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偏好,也反映了鹭鸶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强调了它们与生态系统其他成员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