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毳文毛虚有表,防奸禦御且无功。
中宵谁解频频吠,庭皎秋蟾树袅风。
解析:
诗句解释:
- “犬争功” - 这一句通过比喻,将犬视为有功之犬,但这里的“功”并非真正的功绩或功劳,而是指狗的吠叫行为。
- “雪毳文毛虚有表” - 这里用“雪毳文毛”形容犬的外貌特征,暗示其外表虽华丽却无实际价值。
- “防奸禦御且无功” - “防奸禦御”意指防止奸邪的行为,但在此语境下,这种预防似乎并未成功,因为犬的吠叫并没有阻止任何坏事的发生。
- “中宵谁解频频吠” - 这句表达了一个疑问,在深夜时分,是谁需要频繁地吠叫?可能是为了提醒主人或其他人某种情况发生。
- “庭皎秋蟾树袅风” - “庭皎秋蟾树袅风”,描绘了一幅夜晚庭院的景象,月光下的树影摇曳,仿佛在随风起舞。
译文:
雪白的毛发和华美的文字,外表看似有表现,却只是虚有其表;虽然试图防止奸邪,却未取得实际成效。深夜时分,谁会需要这样频繁地吠叫?庭院在月光下显得如此清晰,如同秋夜的月亮与树枝轻风般摇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犬的行为进行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首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犬的表象与其本质的差异,揭示了表面的华丽往往掩盖不了内在的空虚。第二句进一步探讨了犬的防御行为是否有效的问题,反映出社会现象中的虚伪与表面功夫。第三、四句则通过询问“谁解”以及“中宵”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戏剧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困惑和担忧。最后一句以庭院的景象收尾,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美好但虚无缥缈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犬的描写折射出社会的虚伪和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