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秋气清,危栏凭树杪。
仰窥清汉近,下视群峰小。
空池生夜月,风枝鸣宿鸟。
吟坐不成寐,疏钟起将晓。
【解析】
此诗为登高之作,首联写山寺之高。“绝顶”指山寺之最高处,是登高望远之处。“秋气清”既点出季节,又是全篇的基调,表现了诗人在深秋季节登上山顶,所感受到的清冷、萧瑟的气候。“清”,即清凉、清静;“气”即氛围。“危栏凭树杪”,写登山所见。“危栏”即高高的栏杆,“危”即险峻、陡峭的意思。“凭树杪”(倚在树梢),说明诗人是从高处俯瞰四周,极目远眺,因而感到山势高峻而险峻。“仰窥”是说仰望着远处;“清汉”即银河,这里用来形容夜空中的银河,它位于天上;“近”,靠近、接近。“下视群峰小”是说俯视群山,觉得它们非常渺小。“群峰”,指山上众多的山峰;“小”,形容其微小。颔联描写了夜晚的景色。“空池生夜月,风枝鸣宿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空寂的池塘中映着明亮的月亮,树枝随风摇曳发出鸟鸣声。“空池”、“夜月”都是自然景象,“风枝”、“鸣宿鸟”则是诗人由自然景象引发出的联想,从而写出了夜晚的宁静和幽美。颈联进一步写夜景。“吟坐不成寐,疏钟起将晓。”这是说坐着吟咏无法入睡,听到远方传来的寺庙里的悠扬钟声才渐渐进入梦乡。“吟坐”是说因吟咏诗歌而坐在那里;“不成寐”指不能入眠;“疏钟”是稀疏的钟声,“起将晓”意思是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才慢慢睡去。尾联写天将亮时的情景。“疏钟起将晓”,表明作者彻夜未眠,直到天将亮时才睡去,“将晓”是指天亮。尾联与首联相照应,“宿道场山寺”是诗人登山时看到的景象,“诵经”是僧人夜间活动的内容,也是诗人登高望远后想象的内容,因此尾联又回到了“宿道场山寺”,并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清晨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佛寺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
【答案】
宿道场山寺
绝顶秋气清,危栏凭树杪。
仰窥清汉近,下视群峰小。
空池生夜月,风枝鸣宿鸟。
吟坐不成寐,疏钟起将晓。
译文:
在高山上的寺院住宿,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秋天的清爽。
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天空中的银河,低头俯视群山显得格外的小。
月光洒满空寂的池塘,树枝随风摇曳发出鸟鸣声。
吟咏诗歌坐不住,听到远方传来的寺庙里的悠扬钟声才慢慢睡去。
赏析:《宿道场山寺》是一首五律体诗,诗人在山中一夜无眠,直至天将亮时才睡去。这首诗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