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净虚通入觉场,体前一段本来光。
孤禅恰恰如担板,默照明明似面墙。
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
迢迢象外行归路,雁字低低正夕阳。

【注释】

豁净虚通:空阔明亮。觉场:悟道的场所,即心性。体前:心前。本来光:指佛性、本性。担板:挑水用的扁担,这里比喻禅宗。默照明明:指默照时,光明自然显现。秋光:秋天的光辉。芦华:芦苇的花。两岸雪:指水面上的芦苇花。象外行归路:指禅定之外的道路。象,佛教语中“物”或“事”的抽象名词。行归路,指修行的过程。雁字低低正夕阳:雁群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夕阳西下,雁群逐渐消失在天际,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用雁字暗喻禅意和修行的境界。

【赏析】

此诗以禅宗为题材,描写了禅师观禅悟理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

首联写禅师观禅悟理的过程。豁净虚通,指禅师心无杂念,空灵明净,进入了悟道的境地。体前一句,是说禅师在观照自己的心境时,发现了一种本来的光,这种光既不是物质世界的色彩,也不是心灵世界的阴影,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孤禅恰恰如担板,默照明明似面墙,是说禅师在静坐默想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如同挑水用的扁担一样坚实,而默照时,光明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如同墙壁一般明亮。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禅师观禅悟理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颔联写观禅悟理的具体内容。秋光芦华两岸雪,夜寒桂月一船霜,是说秋风萧瑟,芦花飘落,岸边铺满了白雪;夜色寒冷,月光皎洁,一叶孤舟在湖面上泛着微凉的寒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观禅悟理时禅师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颈联写观禅悟理的结果。迢迢象外行归路,雁字低低正夕阳,是说遥远的山水之外,有一片通向修行之路的道路;夕阳西下,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观禅悟理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写观禅悟理的寓意。雁字低低正夕阳,是说大雁南飞的轨迹与夕阳余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大雁南飞的意象,暗示了观禅悟理后的心灵归宿和修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观禅悟理的过程和结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诗中的诗句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