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乌石山前转,人在斜川岸上行。
寂漠柴桑古祠下,我来无酒酹渊明。

【注释】

①斜川道:斜川,在今江西星子县北;乌石山,即庐山西北的香炉峰。②转:流过。③柴桑(zān)古祠:柴桑是三国时陶渊明的故乡,位于江西省星子县西南。④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渊明:指陶渊明。⑤“人”句: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自比,故称“先生”。

【翻译】

水从香炉峰前流过,我在斜川岸边行走。

柴桑古祠下寂漠无人,我来此无酒可祭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紧扣“望庐山三绝”的题旨,借对庐山景物的描写和陶渊明事迹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人格的钦羡,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写景,点出题面中的“望”,并交代了“望”的具体地点——斜川道上,为下文写陶公作了铺垫。次句承首句之“望”,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在斜川道上所见所闻:水由香炉峰前流过,人在斜川岸上行。这两句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动的是水,静的是人。诗人以“斜川”二字点明这是一条曲折蜿蜒的山路,又以“人在斜川岸上行”一句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深的山林之中。

第三句“寂漠”,照应首句中的“望”,“柴桑古祠”与首句中的“斜川”相呼应。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高蹈物外的仰慕,也表现了诗人在柴桑古祠下无所事事的闲散生活状态,更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而无法改变的无奈心情。

末句“我来无酒酹渊明”则是诗人内心独白式的表白。诗人想用美酒来祭祀陶渊明,表达他对他崇敬的心情。然而诗人知道,自己如今已远离官场,无法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因此他的这一愿望只能化为泡影,只能成为空话。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却有一股淳朴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寂漠”一词的使用,更是别具匠心,将诗人内心的寂寞、空虚、惆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