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夜半灯。
此景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情感及语言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①第一句“哀猿叫落中岩月”一句中的“哀猿”,是因寒冷而哀鸣的猿猴,这里指诗人自己;而“落”字,则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②第二句“野客吟残夜半灯”一句中的“吟”,是指吟咏、吟哦,即低声咏诵的意思,这里指诗人自己;“残”字,写出了诗人已经吟诵到深夜,而夜色却还没有完全退去,突出了时间之久,表现了诗人的苦吟之情。
③第三句“此景此时谁会得”一句中的“会得”,是领会、理解的意思,这里指诗人自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这凄清孤寂的夜晚,谁能体会这种情景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叹。
④第四句“白云深处坐禅僧”一句中的“禅”,是指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这里的“禅”指的是僧人的静坐修炼;“白云”是形容天空中飘浮着的白云,这里用来象征高远、超脱的境界。诗人以“白云深处坐禅僧”来表达自己远离尘世纷扰、追求高远境界的理想。
【答案】
雪窦中岩夜坐
哀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夜半灯。
此景此时谁会得,白云深处坐禅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雪窦中岩夜坐,听到哀猿悲啼声和夜半寺内燃起的灯光,表现了环境的冷清、寂静,以及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之感。颔联通过反问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颈联以“云”为喻,表明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高远、超脱的,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尾联写诗人在山寺里静坐冥想,达到了与世隔绝的境界,与佛门弟子一起享受那份宁静和祥和。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